教育部官员详解改革:大学高招由教授组成录取委员会;实行校长职级制
教育部:高考外语以120分为宜
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内容,以及面向2021年的中国教育改革方向,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8日再次详解了部分政策细节:外语考试交由社会机构来承办,高中学生将拥有自己独立的课表,高校录取不由招生办主任说了算……据新华社
焦点1 外语考试承办社会化
王定华:外语考试将交由社会机构来承办,但是在过渡阶段肯定还是各级考试中心来承办,学生可以选择多次考试,考试结果是分数呈现,外语的分值以120分为宜。
“比如,有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参加了社会化的英语考试,觉得满分120分,我考了115分,我满意了,说高二高三英语课我不听了行不行?完全可以。他可以去操场上跑步,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可以搞一些课题研究,这些恰恰是大学看重的。”
“此前专家探讨成绩等级制”
解读: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征求意见稿,计划2021年实施新的高考方案,将英语由150分降至100分,并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此外,目前大部分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还没公布。
昨日,参与此轮高考改革设计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回忆,此前在参与改革探讨时,原有的方案是成绩实行等级制,由高校确定自己招收级别标准。但根据王定华的介绍,在过渡阶段,外语考试仍以分数呈现,从大部分省份采用的150分总分,降至120分。
尽管理想模式是培育具备竞争性的第三方社会机构组织考试,但在过渡阶段,他认同应由考试中心承办。
焦点2 高中课程采取“一门一清”
王定华:高中每一个学生将拥有自己独立的课表,我们期盼多年,这一次必须实现。
由于逐渐将不分文理科,所以大家都要学习各个学科。为了避免出现过重负担,可采取一门一清,而不是都集中到三年之后统一进行测试。
“成绩等级化避免‘分分计较’”
解读: 高中生拿毕业证,需要参加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包括通常所说的“会考”。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袁振国介绍,目前已有很多地方将学业水平测试,从高三移至高二进行,这样有些高二学完的课程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一门一清”。
但为避免学生负担过重,教育部拟采取所有高中课程“一门一清”的办法,并要求考试结果摒弃百分制。
具体如何操作?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教育部拟规定,一门课程有两次考试机会。原则上,既然教育部要求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等级化,有些课程就可以分成“合格”、“不合格”两级,如体育可以这样计分,而有些课程则可以分出A、B、C、D,比如英语,这样就可以避免“分分计较”的现象。
焦点3 大学录取不只招办说了算
王定华:大学的录取要体现多元化,发挥教授的作用,而不只由招办主任确定要招收谁,教授要组织录取委员会,共同决定这个学生我要还是不要。大学还要制定学分互认的办法,让跨校跨系转学成为可能。
“特长生、补录环节易滋生腐败”
解读:目前,大学招办主任的权力究竟有多大?
“高校内部招生录取的主要权力在招办。”昨日,杨东平介绍,目前高招是大批量集中录取,此外还存在操作主观性较强的特长生、补录环节,在杨东平看来,这些环节往往滋生高考腐败,而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接受调查一事可能是其中的最新案例。
“大学的招生腐败案再次揭示出,教育部只是提倡‘阳光招生’口号而缺乏配套制度建设的问题严重性。”杨东平认为,由教授组织成立录取委员会,统管高校的招录工作,可以分散招办主任权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