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发生的学生长跑猝死事件,让社会对学生的体质状况深为忧虑,也进一步担心学校体育的走向——如果教育部门、学校担心出安全事故,纷纷取消中长跑项目,那么,学生的体质有可能进一步下降。好在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都表态,不能因噎废食,取消中长跑项目,但是,怎样推进学校体育的开展,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推进学校体育,教育部门更重要的作为,在于三方面。一是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场馆的投入,解决学校体育设施匮乏的问题。多年前,教育部就曾要求要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可是这一措施却在很多地方难以落地,原因在于不少学校缺乏体育运动的场地,最终每天锻炼一小时就成了形式。
二是落实并扩大大中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我国大中学校的学校体育被边缘化,除了受目前的应试教育体系影响外,还与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有关,学校的办学就围绕各类行政指标转。而中小学的情况就更严重,学校的办学就围绕升学率转,另外校园安全也是考核校领导的指标,在应试教育与安全责任的双重压力下,学生被“圈养”,体育锻炼的时间被严重压缩。
三是推进考试评价社会化。目前有一种思维是,将体育纳入中高考,由此引导学校重视体育教学。这仍旧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模式。这加剧的是应试教育,而不是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空间。
说到底,在“教(学)招(生)考(试)”一体化的教育管理、考试体系中,学生体质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不纳入考试,体育被边缘化,纳入考试,体育将应试化,就如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育,都已经被应试扭曲一样,体育测试提高不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也难以整体改变体质状况。
因此,就如其他学科教育,要回归本质,需要推进教育管理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一样,学校体育要回归,更需要这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