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2021年高考志愿填报工作进入尾声。7月下旬以来,各高校已陆续公布2021年招生政策。记者对部分高校招生政策进行梳理发现,今年高招发生多个方面变化,包括多所高校取消录取中的专业级差,继续推进大类招生改革,推出“书院”创新培养模式,另外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二十余所高校新增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加强新兴学科人才培养布局。
大类招生改革力度加大
近年来,不少高校进行了大类招生改革,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记者注意到,今年高校依然保持这一趋势,且有高校首次推出跨学院大类招生、四年一贯制等。
例如,华东理工大学2021年继续推行大类招生,在2021年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该校今年首次推行跨学院大类招生,化工学院、药学院全部专业联合按“化工与制药类”大类招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部分专业联合按“化学类”大类招生,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部分专业联合按“机械类”大类招生。另外,计算机类与电子信息类两个大类合并按“计算机类”大类招生。
同时,该校“智能与机器人”和“生物医药”两个工科试验班首批按“工科试验班”大类招生,并推出3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招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今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环境学院、新闻学院和商学院则采取“无时点分流,四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学院内部本科阶段不分专业,在学习共同基础课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在学院内自主选择课程,最终根据学生完成培养方案的实际情况认定本科专业,不设置专门的分流时段和强制分流规则。
此外记者注意到,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今年均深入推进大类招生和培养改革。
“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大增
从高校发布的招生信息看,多所高校增设了专业,且是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兴专业。
近年来,人工智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国家政策方面,人工智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地位。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高校已达十余所,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南昌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安徽财经大学、河西学院等。
中国人民大学今年也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据悉,2021年4月,该校成立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负责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方面高端人才。人工智能专业2021年以“理科试验班”面向全国招生。而北京邮电大学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将与信息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一起以“人工智能(大类招生)”的名称大类招生。中国农业大学今年学校新增智能农业装备工程、土地整治工程两个新农科招生专业和一个人工智能新工科专业,其中,智能农业装备工程为全国首设。
从学校的专业更名也能看出人工智能专业的火爆。今年北京交通大学本科专业新增与变更中,土木类改名为土木类(智慧建造与智能工程),机械类改名为机械类(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类(通信与控制)新增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
此外,不少高校新增了大数据相关专业。如大连海事大学新增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供应链管理2个专业;湖南大学新增3个本科专业,分别是“机器人工程”“精算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招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今年也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本科招生专业。
多所高校取消专业级差
从各高校陆续公布的2021年招生政策看,今年多所高校取消录取中的专业级差。
专业级差是指高校在录取考生第一专业志愿和非第一专业志愿时的分数差额,各专业志愿间级差分数。例如:某一学校规定专业级差为4分,学校在分配专业时,将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成绩减去4分后,和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确定专业。
记者注意到,今年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在录取时不再设置专业志愿间分数级差,将按分数优先的原则由高到低进行专业录取,让考生不被专业级差困扰,减少志愿填报风险。
北京林业大学的招生政策和往年比,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录取专业的方式。往年该校按照专业级差的方式录取,今年则取消级差,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录取专业,让考生报专业时不被级差困扰。
北京化工大学今年招生一大变化同样是取消了录取专业的分数级差,按照进档考生的投档成绩和专业志愿由高分至低分顺序录取并分配专业,不设专业志愿级差。投档成绩相同时,按各省(区、市)确定的同分排序细则录取。
北京邮电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郑超伟表示,学校今年在录取时不再设置专业志愿间分数级差。“考生在报考我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充分选择理想专业,但还是要注意专业志愿之间的梯度。尤其是在平行志愿省份中,建议考生要服从专业调剂,避免退档的风险。”
推出“书院”创新培养模式
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高校推进培养模式改革,不少高校推出了“书院”培养新模式。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今年新成立的明德书院、明理书院,北京交通大学的詹天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的启明书院等。
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该校从2021年开始,成立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体学院——詹天佑学院,“旨在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开展未来科学家和未来技术领军人才的培养。”
据悉,该校詹天佑学院实施八年一贯制本博连读的“3+5”培养模式。前三年为本科阶段学习,第四年获得本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同时开始研究生阶段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本科毕业设计。通过五年时间获得本校博士学位。
詹天佑学院在培养模式上将进行系列创新,实施“一生一案”举措,由学院和导师根据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为学生制定基础兼顾个性的培养方案。同时,推行本博贯通培养,学生符合推免基本条件的都将被推荐免试攻读本校博士研究生,并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阶段选修课或修读辅修、双学位,提高学生的学科交融能力。据悉,该书院学生具体选拔时间将在新生录取后报到前,向新生发布选拔公告。
而华中科技大学也开创性打造了契合顶尖英才成长规律的“启明书院”。启明书院推进“三制三化”的培养模式:书院制�p导师制�p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学校基于25个优势专业,设立四类实验班,包括启明本硕博实验班、强基计划实验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和创新实验班,计划面向全国30个省份招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