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公安部直属普通高等学校暨公安部高级警官学院。学校创始于1948年7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解放区建屏县(今平山县)举办的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历经华北公安干部学校(1949—1950年)、中央公安干部学校(1950—1953年)、中央人民公安学院(1953—1959年)、中央政法干部学校(1959—1982年)和恢复中央人民公安学院(1982—1984年)等发展阶段,1984年中央人民公安学院改建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8年2月,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前身为公安部政法专科学校,于1978年开始举办高等学历教育,1979年更名为国际政治学院,1984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是学校主体性历史源流之一)。2000年,交通部北京交通人民警察学校并入学校。
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多次接见学校学员,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2004年10月,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学校观摩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汇报演练并发表重要讲话。1984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出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命名仪式暨1984级学生开学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彭真、罗瑞卿同志等曾兼任学校校长。近年来,孟建柱、郭声琨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并就学校建设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指示。2018年10月,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赵克志同志亲临学校,出席庆祝建校70周年大会并作重要讲话,明确了公安大学在新时代的办学定位、办学目标、使命职责和重点任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校情概况
学校是公安行业综合性大学,是全国公安系统第一个开展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第一个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唯一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府,也是学科专业最齐全、办学规模最大、教育层次最完备、目前唯一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公安院校。建校至今,为全国政法公安机关等单位培养、输送了32万余名各级领导、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被誉为“共和国警官的摇篮”。
学校现有木樨地、团河两个校区,占地1200余亩。教学行政用房、场地和学生(学员)宿舍面积6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公安类藏书为国内最齐全,馆藏图书150万余册。校园教学、科研、训练等设施完备,建有警务战术训练馆、警务战术训练街区、警体综合训练馆、高级警官培训楼等多座现代化大型教育训练场馆,配备了实弹射击、情景模拟、泅渡救援、特勤驾驶、痕迹检验、微量物证分析、警务战术指挥、刑事侦查、心理测试、安全防范技术、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多项国内一流的警务实训设施。
三、学校校训
忠诚、求实、勤奋、创新。
四、办学宗旨
服务国家安全战略,服务新时代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
五、办学目标
按照公安部党委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作为全国公安院校的“排头兵”,要在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走在前列,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学科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在落实教育强国目标、推进公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努力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特色鲜明、行业引领的“国内一流、世界前茅”警察院校。
六、办学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公安部、教育部部署要求,坚持“政治建校、从严治校”办学方针,全面加强党对学校的绝对领导和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为牵引,以“三严一看齐”准军事化建设标准为抓手,坚持做强学院、做实特色、做优管理,着力深化办学综合改革,切实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七、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机关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和“四个铁一般”公安铁军标准作为办学治校的总纲领和人才培养的总遵循,忠实履行立德树人、忠诚育警根本任务,紧扣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和公安工作现代化、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坚持高等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教育协调并重、一体发展,形成了包括本科生、二学位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成人高等教育、外国留学生教育在内的学历教育体系和包括高级警官培训、公安业务培训、军队保卫干部培训、港澳地区纪律部队培训、外警培训等在内的在职培训体系。学校现有在校生13000多人,年培训1万余人次。2012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批准学校设立“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4年2月,教育部批准学校公安执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4年3月,公安部批准学校设立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
八、学科专业情况
学校有公安学、公安技术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诉讼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公共安全工程与技术交叉学科等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承担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公安学、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任务。有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本科专业22个专业方向和警务、法律、电子信息、公共管理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九、教学培训机构
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犯罪学学院、警体战训学院、公安管理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治安与交通管理学院、侦查学院、信息网络安全学院、涉外警务学院等10个教学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有进修部、军队保卫学院、外警培训部等3个培训机构。
十、科研工作
学校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理论创新优势和调研咨询优势,围绕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推进党中央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的战略部署,紧贴公安实战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打造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高端智库平台。2015年9月,被公安部确定为“公安部公安发展战略研究所”建设依托学校,成为首批建设的两个部级公安新型智库。2017年,与相关单位共同申报的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得批准。学校现有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研究机构,建有2个协同创新中心、司法鉴定中心、公安高分遥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安全行为科学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以及40余个非在编科研机构。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多项。主办《公安学》《公安教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现代世界警察》《警察文摘》等刊物,其中《公安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近年来,多次承办由我国政府主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网络安全主题分论坛,在国内外执法部门、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
十一、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推出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和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实战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00余人,其中正高职120余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58人。聘任校外兼职研究生导师23人,客座教授80余人,教官300余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享受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3人,公安部教学名师5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1人。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教学团队是首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十二、国际交流
学校面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实施,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成为公安系统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警察教育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专家讲学等领域进行着广泛密切的合作交流。自2009年起,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国际警务论坛”,并于2018年联合“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警察院校,成立“国际警察教育合作论坛”,是论坛首任主席单位和常设秘书处单位。开展外国留学生培养和境外中高级执法官员培训,年均完成近千人的境外人才培养培训任务。围绕构建国际安全治理新体系,积极开展国际警务问题研究,设有“国际警务问题研究中心”。“网络犯罪与全球治理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是公安系统唯一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