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建于1915年,那时叫成志学校,来自于《易经》对志的解读。如何培养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立人,如何成志于学,我们认为在传统文化中可以找到这样的源流和根基。传统文化就像一座灯塔,即使在文化枯竭的时代,也能够从中得到许多滋养。
曾经的校董朱自清先生说过,中国人失去了吟诵的传统,这是教学的一大损失。校董冯友兰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化是不能丢的,这是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一点家底,中国人要有家国情怀,古诗文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可见,这样一所学校把传统文化经典作为了我们的根。我们找到用传统文化经典这座灯塔照耀儿童一生的完整成长这样一个坐标,谁都不会迷失。
在历史回望中,我们也开创了戏剧课程,把百年校史编成《丁香花开》,有回忆朱自清先生带着学生在河塘边吟诵经典的场景,有回忆西南联大时期少年中国说对清华附小师生的爱国情怀、家国思想的润泽。我们通过这样的形式,不断坚定了学习内容和方向,我们也在过程中思考如何用更丰富的内容润泽学生的生命。
我们都非常认同,在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传统文化经典进校园一定要给学生推荐适合的阅读内容。清华附小近20年一直坚持自主编写校本教材,给每个年级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篇目,为的是让学生亲近经典,亲近传统文化,做有根的中国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考虑到的是课标的要求,以主题的方式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积累。比如,一年级主题学习为赞春,三年级主题学习为咏花。我们把诸子百家等注入学生的学习中。
这些内容符合几个特征,第一是经典性,在广泛选材的基础上不局限于课内,还打通了教材的不同版本,以及课内外资源,将精品献给学生,内容一般以儿歌和古诗词为主,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是序列化,有序的安排一至六年级学生诵读内容,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下子都灌给学生。比如,对《论语》《道德经》进行合理拆分,每学年学习50首古诗,其中不包括古文,这样到小学毕业时,学生能够背诵300首古诗词。第三是趣味性,我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考虑什么是适合儿童的,让学生每天诵读,循序渐进。
有句话说得好,吟诵是古人诵读诗歌的一种方式,是一种个性化方式,有不同的调,凸现了诵读者个人的理解。我们在教学中是如何做的呢?第一,我们在课表中规定了吟诵晨诵时间,即每天课前10分钟。晨诵丰富了学生当下的生命,养成学生与黎明共舞、与经典同行的生活方式。
如今吟诵也成就了许多特色的班级,有的班级甚至以此为特色,以传统文化礼仪为指引,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上亲近传统文化,甚至带动了家庭和学生一起开展阅读。
如何让传统文化在课内也开花呢?我们开展了特色主题教学,从2007年开始确定了神话民间故事研究专题,以不同的教学形态开展教学,通过主题的整体构建,形成了覆盖各年级且课形不同的课程群,现在已经逐渐扩展到多门学科。
今年,我们选择了与苏轼相遇。在“1+X”课程影响下,我们既关注学科课程,又关注活动课程,还关注自创课程。对于语文学科的优质实施,我们按照不同学段开展,低年级学生学习苏轼的成语,中年级学生学习苏轼的古诗,高年级学生学习苏轼的组诗、组文和词,同时贯穿每个年级常态开展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和诵读课程。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学习苏轼吃饭。苏轼是美食家,也是道家养生学者,北宋时就开始练习瑜珈。中年级段的体育课,学生学习障碍接力跑,苏轼一生几次被贬好像障碍跑,我们就把苏轼与体育联系起来。在英语课上,学生学习用英语讲述传统文化故事,这叫中国文化的世界表达。在美术课上,学生学习画苏轼的肖像等。我们在中段年级举办诗词大会,在高段年级学习戏曲等。在个性课程中,有的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苏轼喜欢的美食,比如东坡肉;有的学生异地研学,到西湖边看苏堤、做关于苏轼的小课题研究。要让学生建立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就要寻找传统文化人物与儿童生命的生长点和契合点,实现创生意义的学习。
一个班级也可以进行创生学习。一个班学生学习了东坡肉的制作,在校园电视台播出,结果那天校内菜市场的猪肉全部卖光,孩子们都回去做东坡肉,可见文化对学生的浸染是多么重要。
而这些课程资源的创生不是平地而起的,去年我们开始了教师阅读,我们也把名家请进学校,或进行苏轼词研究,或解读苏轼。我们的一些教师有很好的文学功底,在读苏轼的文学作品中讲苏轼,不仅用中文讲,还用英文讲。我们甚至与教师基本功展示相结合,书写苏轼的诗,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这样做,还要求教师也要做到,美术教师画的是苏轼这个人物,悟的却是人物的精神。
我们坚信在成志教育的理念下,能够让学生的一生聪慧而高尚。
以上就是金博宝188官网为大家带来的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 看清华附小就知道!,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