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困局:开学后 妈妈们为何比孩子还紧张
最先打破宁静局面的是“丽珊好妈妈课堂”“学龄前”微信群。“老师,我孩子开学上一年级了,我比孩子还紧张,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接着是“小学群”的求助帖,“我孩子三年级,上学期临近期末考试,每天早上在校门口都会肚子疼,送进学校,老师说也没看出什么异样来。如果开学后还肚子疼该怎么办?”问题一抛出,妈妈们纷纷发言说有同感。临近开学,“初中群”和“高中群”的妈妈陆续给孩子预约面对面心理咨询了,希望给孩子进行心理调整,避免开学后“重蹈覆辙”……
“丽珊好妈妈课堂”微信群共有4000多名学生家长,很多人从不同维度讲述着自己的焦虑。通过汇总,发现开学焦虑显现以下特点:焦虑呈现低龄化;问题程度严重化;涉及学生普遍化;家长比孩子更焦虑;借助心理辅导消除开学焦虑的比例逐年提高。
初始年级孩子和家长焦虑多
韩玲的儿子宋博文刚刚上一年级,两周内她几乎天天被老师请到学校,大多数都是纪律问题——“孩子上课下座位,在教室里乱跑”“上课玩玩具,不听讲”“孩子不经同学同意,拿人家的笔”……
韩玲太崩溃了,她从怀孕就开始阅读大量育儿书籍,从孩子三岁起就带他上各种兴趣班,不用各种条条框框约束孩子,让他自由生长……但这个“快乐”过度了,每次兴趣班都因为纪律问题被老师告状,于是另报其他班,但不遵守纪律的状况却一直延续。韩玲自行将孩子的情况和网上说的阿兹伯格综合征进行对比,觉得太相像了,这让她万分忧虑。她给孩子报了提高专注力的训练,但几个疗程后没有一点效果,如果孩子真有病,未来可怎么办呢?
后来我见到了宋博文,他个子高大,性格爽朗,语言表达能力强,比同龄人各种能力都占优。他规规矩矩坐在沙发上,和我认真地聊天。从他的表述中,我基本还原了他的经历,上兴趣班时,喜欢发问,活泼好动,老师起初很喜欢他,包容甚至纵容他的调皮,而当他的行为影响课堂秩序,引起别的小朋友家长投诉后,又会对他批评、嫌弃……他觉得老师都是“坏的”“非常讨厌!”
小男孩宋博文其实是在度过初始年级适应期,初步判断,他并不具有阿兹伯格综合征的一般特征。幼儿园入园、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年级,这三个初始对于孩子的人生来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社会化,家长仿佛向社会提交了第一份答卷,内心充满了担忧。升入小学,学习成绩的比较让家长的焦虑升级。对于新一年级的家长来说,暑假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而小升初阶段,则是孩子需要自己解决学校生活中遇到的沟坎。人生各个阶段对人的要求不一样,跨度大,所以初始年级的学生和家长出现焦虑的概率更大。
在咨询中我发现小学一年级家长的主述内容如出一辙:孩子没有规则意识,总是违反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仿佛出现了“同一症状”,但究其原因却各不相同,解决方案也因人而异。
宋博文智力发育良好,但严重缺乏规则意识,从小在老师的批评中成长,已经出现低自尊倾向,针对他的情况,我给韩玲的建议是:
重视孩子规范的养成。反复犯错会固化孩子挑战学校规则的形象,停止课外兴趣班,让孩子专注于学校学习。课外班对学生的纪律要求和学校的要求并不一致,容易造成孩子对纪律标准模糊不清。
和老师充分沟通,将孩子的成长经历告诉老师,并表示会对孩子的行为问题积极关注,愿意改善,赢得老师的理解。为了避免孩子因为经常被批评,母亲一方面从老师那里获知在校行为规范,在家里指导孩子落实,另一方面恳请老师不要当面训斥,避免孩子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初阶段,可以陪伴孩子学习,既要有助于养成良好习惯,也帮助孩子收获良好的学习成绩,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帮助孩子建立人际界限感,通过角色扮演,设置各种情景,告诉孩子如何与同学有分寸地相处。
“带病成长的孩子”新学期会不治自愈吗
王逸轶不像母亲关希那样雷厉风行,而是文静内向,自尊心强,尽可能把所有老师交待的事情做好。小学一~四年级,王逸轶不需要父母过问学习,成绩始终是班里前十名。但五年级时,身体突然出现问题,上学时在学校门口干呕或呕吐,但关希带她去医院检查,却无任何疾病。起初,关希觉得王逸轶可能学习压力有点大,也许休息一阵就会好,没有太理会。凡是呕吐,当天就不送孩子去学校了……小升初进入普通中学后,关希明显感觉孩子放了。可第二学期又开始呕吐,一旦呕吐,就会好几天不去学校……三年了,关希始终没有找到女儿呕吐的原因,对孩子能否继续上学完全没有把握。临近开学,关希天天失眠,担心女儿旧病复发,这日子怎么熬呀?
王逸轶属于典型的“内外不一致”型的孩子,表面上平静如水,而内心却惊涛骇浪。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观察,确认我是可以信赖的人之后,她开始向我吐露心声。原来,最让她感到不安的是自己的家庭。父母多年来感情不和,母亲赚钱多,很强势,但父亲也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抗争着……王逸轶从小内心缺乏安全感,不愿跟父母说心里话,更不愿向他们求助。五年级学习压力加大后,她力不从心了,但父母对分数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的负性情绪爆棚。渐渐地,学校生活越来越不能让她感到快乐,以至于痛恨上学。
孩子对父母婚姻的质量是十分敏感的,他们的一切安全感都来自家庭的稳定和谐。从系统派家庭治疗的角度看,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是在“代替整个家庭承担过错”。王逸轶的表现是典型的“躯体化”,当人的心理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身体出现诸如头疼、持续低烧、呕吐和消化道系统疾病等症状,应首先到医院进行彻底的身体检查,如排除生理有器质性病变,就可以考虑是心理疾患,接受系统的心理咨询。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不要侥幸抱着“树大必直”的想法,贻误心理咨询的关键期。
王逸轶三年来不明原因的呕吐,父母未加重视,一年又一年地“对付”,使得孩子每个新的学年都旧病复发。不完整的就读经历使王逸轶对学校的畏惧已经条件反射了,她落下了许多知识,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觉得自己没有可取之处,改变变得更加艰难。害怕旧病复发是学生和家长新学期的焦虑之一,但因为这种局面往往是长期形成,并隐含深层次原因,要想获得根本性改善,这样的家庭恐怕要进行比较长时间的咨询。
针对他们的情况,我给出的具体建议:
到医院进行全面的体检,排除生理疾病的可能性。
父母进行婚姻治疗,告别博弈状态,消除内在的委屈,告别负性情绪。
父母注意用心陪伴女儿的成长。
王逸轶逐步梳理知识,从一点点进步中获得自信心。父母积极和学校沟通,请学校给予配合,让孩子有勇气逐步回归学校。
为何我的孩子没进“顶尖班”
刚开学,我就接到家长鲍芳的电话:“丽珊老师,我要替女儿讨个说法,为什么我女儿就不能进顶尖班?难道单亲妈妈就得被欺负?我们是普通老百姓,是不是就得认命……”激愤的情绪让这个妈妈说话的声音都变调了。
原来,李欣初中成绩优异,中招咨询时,招生老师承诺可以让她进尖子班。本来,鲍芳非常以女儿为骄傲,这个妈妈婚姻不幸,孩子三岁时和老公离婚了,但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令人欣慰,整个暑假她逢人便说女儿已被高中尖子班录取,但最终的录取结果令她大失所望。
开学第一天公布分班结果,李欣进的是普通尖子班,而和她同样分数的初中同学却进了顶尖班。鲍芳气愤极了,她不让女儿进自己的班级,强行找了一把椅子放进顶尖班,让女儿坐进去。李欣不去,想回自己班,但鲍芳堵着班级门口,不让女儿进去。娘儿俩在楼道里僵持,李欣无奈,跑到操场上哭,“我哪个班都不进了,我不上学了……”开学半个多月,鲍芳天天在校长室里纠缠,而李欣前几天坐在备用教室里自习,最近一周已经不去学校了……
通过跟李欣谈话,我了解了李欣的童年生活,父母离婚后,他们的战争还在持续,而每次涉及孩子生活费问题,妈妈就让李欣给爸爸打电话要钱,在妈妈嘴里,爸爸一无是处,“周围人都很坏”,说李欣太懦弱,不敢与人竞争……“我妈的做法让我没脸见人了,再也不想走进那所该死的学校……”
鲍芳和李欣“嵌入式”亲子互动,使母亲把孩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把培养孩子成功作为自我价值的体现。而鲍芳的人生经历使她产生了“被害模式”,将自己人生中各种不顺遂投射到孩子身上,母亲想让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而事实上却摧毁了孩子自信心。
招生老师承诺的是尖子班,但同样分数的同学进入顶尖班,这个结果激活了鲍芳的“被害模式”,在意识层面,她是为孩子争取权益,但潜意识之中,她是与自己的命运抗争……人人都可能面对社会与命运的不公,但涉及孩子时,作为父母,第一位要考虑的是保护孩子的成长环境,把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如果鲍芳有能力觉察到自己的问题,也许换一种方式与校方交涉,既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又能让孩子度过新学校的适应阶段。在日常心理咨询中,我常常提醒家长别让自己比较小的格局框住了孩子,更不要将自己的不顺遂都归咎于他人和社会,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命运负责的态度。
我给鲍芳的成长建议是:
将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进行剥离,嵌入式亲子互动给孩子带来太大的压力,别因为自己的“执念”扭曲了孩子在同学和老师心目中的形象。
与人相处中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否则给周围人带来压力,也让自己深陷痛苦难以自拔。
鼓励孩子回她的教学班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
我对李欣的成长建议是:
尝试着理解母亲的一些言行,人的成长经历影响着她看待世界的态度。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李欣担心换班事件影响她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我建议她用优秀的成绩、善良的品格来展示自己,是同学与你互动,并不是母亲与你互动。
以上就是金博宝188官网为大家带来的小学生开学季 为何妈妈比孩子还紧张?,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