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医学院怎么样好不好(口碑_全国排名)
Xi安医学院好不好?口碑呢?值得一读吗?高考志愿填报时,这些都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以下是校友评价,学校排名,学校简介等。由新高考网编撰,能客观反映学校真实情况。请参考他们!
Xi安医学院好吗
口碑1:
学校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至于西北医科大学改名,几乎不可能。长安医科大学还是可以试试的。校园边上的14号线马上就要修了,交通没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上级的官僚主义有点过了,但是学风还是很浓。当然,你要做好临床考研的准备。
口碑二:
学院还可以,师资力量很强,也差不多,各方面都还可以。环境也挺好的,交通也很方便。学校最好的专业有两个,护理和临床医学,所以护理是全校的大学院,在陕西省排名第一。在男女分布上,女生非常多。我们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在临床方向工作,很少做与专业不符的事情。
口碑三:
学校里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每天在图书馆,随处可见在学校校园里学习的学生。学习环境中,小绿面积很大,感觉很好。学校食堂的饭菜很便宜很好吃,很不错。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比其他专业更简单,实用性更强。是个不错的选择。近年来就业率相当高。有前途。
口碑4:
学校在北大学城未央校区,总体不错。一本的分数和二本的学校也在改名。老师很负责,大学生活也很好。希望学校越办越好,争取早日改名。Xi安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是这个学校最大的系,学生人数最多,录取分数线仅低于口腔和全科。
口碑5:
老师都很好,学校学习氛围很浓。他们很喜欢学校的课程,理论课和实验课加起来,基本上一周的时间就用完了。
口碑6:
学校挺好的,管理严格,学术氛围浓厚。师资和教学水平都很优秀,食堂饭菜很便宜很好吃,最热门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就业也很高,学费很便宜。
口碑7:
环境优美,教学氛围浓厚,学习氛围良好。老师很优秀,和蔼可亲,学校的人文关怀很好。将经常举行一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很棒的学校,宿舍住宿条件也还可以。生活很方便。关键是冬天的暖气很给力,很牛逼。
口碑8:
现在学校是陕西省前二本之一。因为这几年忙着升级一本书,整个学校的教学越来越严谨。教室里的硕士学历最低,大部分都是博士,而且考试越来越严格,不会有作弊的情况。而且今年宿舍装了空调,室内健身房马上完工。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口碑9:
学校的老师很好,课程设置合理,学习氛围好,参加的活动也多。有什么问题或者想请教的老师,随时可以解答。
口碑10:
学校的学习氛围非常好,是医学生学习知识的宝库,是专业教师的宝库,是专业教学设备的宝库。学校每年都有进步,每年都出一批优秀的毕业生,是学医的好选择。我们的专业是医学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不择业的话,就业形势其实挺好的,老师的专业能力也挺好的。虽然有一部分是检验班,但是老师还是很严格的,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
以上只是部分网友的评论。相信我已经对Xi安医学院怎么样有了初步的判断~
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
Xi安医学院全国排名
校友会大学排名数据显示,Xi安医学院全国排名第413位,武书连大学排名第492位。
院校排行榜排名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西安医学院校友会413西安市医药类普通本科西安医学院武书连492西安市医药类普通本科Xi安医学院简介:
Xi安医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广广校区、未央校区和高辛校区组成。本科生13624人,全日制研究生669人。
历史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陕西卫生学校。1959年,陕西省卫生干部学院由省政府批准成立。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陕西医学院。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Xi安医学院。
教职员工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良好、数量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过硬的教师队伍,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师资队伍由学校本部基础教师和医院临床教师两部分组成。截至2020年9月,专任教师86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83人,占教师总数的65.5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716人,占82.58%。其中,兼职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才2人,享受三秦政府津贴人才10人,省级人才5人,省级“三五”人才工程2人,陕西省卫生系统215人才计划1人,陕西省医疗卫生领域拔尖人才1人,省级政府津贴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全省名师、优秀教师9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医药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师德先进个人、五一女模范、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17人。
教育和教学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8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一流学院”建设单位。设有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16个教学单元。有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拥有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目前有21个招生方向。本科教育开设临床医学、护理、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21个专业。目前有“双百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双百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特色项目3个、全国优秀博士教学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4项。
学校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的办学定位。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在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组织实施的“卓越博士教育培养计划”中,学校成为首批卓越博士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首批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试点高校。目前已探索出独特的“学校-医院-社区联合导师团培养模式”,突破校际界限,与16所具有专业特色和影响力的医疗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400余人的双师型导师队伍。
医疗工作和临床教学资源
学校建有比较完善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有一附院、二附院、三附院、宝鸡医院、汉江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等6家直属医院,总床位6284张。还有30所教学医院(包括非附属医院)和实习医院。
陕西省人民医院、一附院、二附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六大功能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他们学科齐全,名医云集,医术精湛,设备精良,为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临床实习提供了优质的条件。陕西省附属人民医院是省级临床医学研究所、国家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一附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基地、第三批国家住院医师培训综合基地、国家呼吸治疗师培训培训基地。全科医学专业是陕西高校的“一流专业”,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是陕西高校的重点学科。二附院心血管内科和医学影像科为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眼科为省级优势学科,国家眼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光明中心。三附院是国家卫健委爱婴医院,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医疗机构,市残联残疾人精准康复评估与服务定点医院。宝鸡附属医院是宝鸡唯一承担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医院。成功完成全国首例“长时限断掌多平面再植”,是全国市县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附属汉江医院是陕西省农村孕妇免费分娩定点医疗机构,国家卫健委爱婴医院。以“包河医养产业园项目”建设为契机,以打造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为目标,积极参与“汉中医养”发展战略,打造以老年医学、康复医学为主导的特色科室。开展学校附属医院日常整体发展规划和监督管理,以提高附属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开展学术交流、临床研究、人才培养等活动,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助力“健康中国”和“健康陕西”。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资助领域为导向,加大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经费和成果数量逐年增加。目前拥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省级科研平台7个,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6个,校级研究所(中心)1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人才20余人。近年来,共批准国家级科研项目69项,省级科研项目360项,省级科技奖励5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1项,转化资金101.1万元。
合作与交流
学校积极与Xi交通大学医学部和空军医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开展合作。先后与韩国庆熙大学、瑞典隆德大学、尼泊尔国家医学科学院、日本Innocent Academy大学、意大利都灵大学、匈牙利Pec大学、波兰Reshuff大学等国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为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服务场所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被确定为陕西省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和陕西省基层医生培训中心。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8万多名医疗卫生人才,缓解了我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短缺的状况。继续教育学院充分发挥“陕西省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和“陕西省计划生育技术干部培训学院”的作用,承担了万名医生培训、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培训、社区卫生人员在职培训等一批基层医生继续教育项目,旨在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发展趋势
学校将始终以习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学校改革发展全局,坚持依法依规,以德育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的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和党代会“三步走”长远战略目标,以“一流学院”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七个一”工程,着力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内部治理结构,努力构建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西北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