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金博宝188官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1947年的北京大学在哪里 北京大学有哪些景点:未名湖,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潜伏 钱思明是谁?
钱三强于1932年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1936年从 清华大学本科毕业 ;1937年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庆告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1940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6年获得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7年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并获汪哪得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1948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5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51年接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1954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担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8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和副院长;1978年至1982年兼任 浙江大学校长;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北京大学有哪些景点:未名湖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位于中北部。
形状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
该湖以前靠万泉河供水,目前靠人工蓄水。冬天结冰期间为滑冰场。
在清朝是圆明园附属的和珅花园淑春园中人工湖。石舫按照颐和园的石舫修建,但后来上部结构被焚毁,今仅存石质基座。
20世纪20年代成为燕京大学的一部分,校方请设计师亨利·墨菲了规划校园布局,该湖由钱穆命名为未名湖。2001年,湖附近的“未名湖燕园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们从石狮守卫的北京大学西门进入,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对秀丽的华表矗立在办公楼和庑殿围合的那半敞开的空间中。继续漫步向东,无论从哪条路进入以未名湖为主体的园林空间,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整个的燕园中,未名湖更如烟波浩淼的海洋,在光的作用镇谈下,湖面似停泊着万千星辰,发出瞬息万变的光芒,在未名湖畔,东可观湖光塔影;西可看钟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览层楼幢影,处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于是,有人把燕园的精髓概括为“一塔湖图”。
湖心岛
湖心岛是当年和珅淑春园的遗迹之一,当年和珅仿圆明园的“蓬台仙岛”所建的豪华建筑的一景,其后都毁于英法联军。
岛亭
岛亭位于未明湖中心的小岛上,八角状的方亭,使人大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这座方亭就是岛亭,整个亭子是木质结构,八根红色的木柱支撑起重檐瓦当和宝塔状的亭顶。亭子的木梁上有惟妙惟肖的彩绘,有的彩绘是人物和历史故事,有的是山水风景,这些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的建筑特色。亭子的底座是一个约有一米多高的八角形的石台。
石舫
“舫”的形象与舟相类似,筑于水滨,为园林中最富情趣的建筑物。
北京大学燕园石舫遗址:
位于北京大学燕园未名湖畔,清代这一带称淑春园,属圆明园一部分,乾隆将该园赐给和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淑春园亦遭破坏,仅残存石舫底座及“临风待月楼”,即今临湖轩故
北大红楼
北大红楼是北京城内一座具有极不平凡历史的建筑,因其主体由红砖砌成而得名。自83年前红楼落成伊始,她就成为中国先进思想和文化的策源地。
红楼,红色的起点。在经历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洗礼之后,一大批仁巧春人志士了解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红楼,革命的起点。共产党的先驱者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当年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北大红楼历史一页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同时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孝旅耐在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中,无数先烈用殷红的鲜血抛洒在古都的热土上,用铮铮忠骨为这座城市书写了骄傲。
83年前,在北京故宫的东北角、被称作沙滩的地方,矗立起了一座包括地上4层、地下1层的“工”字形长条建筑。它坐北向南,其西洋式的风格,在当时称得上北京城最有现代气息的建筑。
但这座建筑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还在于它的色彩。红楼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整个建筑主体都是用红砖砌成的,所以从建成起至今一直被叫作红楼。在阳光的照射下,这幢楼熠熠生辉,充满活力与希望。
当初的建筑者肯定没有意识到,从这时起,红色就成了中国历史的主调,一批批仁人志士从这里走出去,投身于火红的革命征途。
岁月流逝,这座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红色建筑也饱经了沧桑。受风雨侵蚀,建筑的不少处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出用青砖修葺过的痕迹,但她屹然挺立着,红色的主调没有改变,红楼的名称仍然被叫响着。
红楼现在的地址是北京五四大街29号,光从名称上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条有着许多光荣的大街,而用一个历史事件来命名一条街,这在北京众多的道路名称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在红楼大门右侧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块大理石,上面刻写着由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和北京大学学生会题署的说明:红楼是北京大学旧址的一部分,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活动地点之一。李大钊、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工作过。红楼后面是华北学联于1947年命名的“民主广场”。
作为旧址的一部分,说起红楼,自然需要简单回顾一下将近一个世纪前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现位于北京西北角的中关村地区,红楼在1918年建成。
如果仅仅是一座有年代的红砖建筑,北大红楼不大可能在1961年3月4日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份殊荣来源于北大红楼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及共产党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她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光辉足迹红色起点
毛泽东曾经明确地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
1915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他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成为新的革命风暴到来的前奏。
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倡在学术上兼容并包,就任后立即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年底,李大钊到北大任图书馆主任。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曾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建时14名成员之一的张申府回忆道:“1918年夏,沙滩的红楼建成,图书馆也搬了进去,占了红楼的第一层楼。李大钊的主任室就设在红楼东南角上的两间房子里。一时红楼成了新思想运动的中心,许多进步的教员、学生聚集在这里读书、座谈。”“李大钊到任后,对图书馆的业务进行了一些重大的调整和改革,并开始注意收集有关马克思学说的书籍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的著作。”
红楼一层东南角这间李大钊的办公室,房号是119。搬入红楼后不久,李大钊在1918年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次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亲自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这是中国人著作中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的介绍。
在红楼这间普通的办公室里,李大钊主持成立了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他还在这里召集过少年中国学会的会员开会,北大红楼成为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活动的重要场所。张申府回忆道:“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图书馆成了北大校内一个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许多激进的学生经常到图书馆和大钊讨论各种新的思潮,听他介绍新的思想。大家也常常在此聚会,探讨中国的出路,寻求救国拯民的方法。”
1918年8月,一位面容清秀的年轻人风尘仆仆来到北京,随后也走进了红楼,他就是来自湖南,日后改变中国命运,把革命引向胜利的伟人毛泽东。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来北京,当时他和李维汉等24人是为了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而来北京的。事后,毛泽东留在了北京,经人介绍,他结识了李大钊,并在图书馆当一名助理员,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毛泽东也开始具体地了解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精辟地指出:“‘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今日此地更添风光
整整83年过去了,当记者迈步走入北大红楼,一种历史的凝重感油然而生。
红楼静谧地矗立着。在大楼四周的地上,“禁止吸烟”的警示牌到处可见。抬头望去,整幢楼的楼面外看不到一个空调。走入其中,能真切地体会到现在的使用者格外精心的呵护,一个个摆放整齐的灭火器很是显眼。由于大楼主要是木质结构,每天晚上6时大楼内要拉电闸,以保证绝对安全。
这么多年来,红楼面临过不少危难。日军侵华期间,这里被日军宪兵队当了7年的队部,地下室曾被作为囚禁迫害爱国志士的监狱。1976年唐山大地震,红楼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挽救这座具有光荣历史的建筑,国务院专门为抢修工程立项并拨专款。工程持续了3年,耗资80万元。按照文物维修的原则,在保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工程设计组制定了一套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抗震加固方案:把钢结构卧入楼板层内的水平钢桁架,在内墙体两侧加钢筋网穿墙拉固,浇注豆石混凝土,墙体内外用型钢拉固,使这座早已超过使用年限的砖木混合结构建筑恢复了强健的“体魄”。在建筑和文物保护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完工后的红楼室内外原状和整个色调没有任何改变。
1998年北京大学举行校庆100周年活动,不少老北大的教授来到红楼瞻仰,他们对红楼保护得如此完好非常满意。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存,北大红楼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1995年,北京市政府批准了《北京文物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其中要求当时红楼的使用部门逐步搬迁出来,市政部门将整治红楼周边环境。去年底,由首都规划委员会牵头,有关部门在红楼后面举行了环境整治现场会,明确规定限期拆除原民主广场周围的所有违章建筑和临时建筑。
今年3月31日,国家文物局机关单位开始搬迁至位于北京东二环的文化部大楼内。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筹备处”和“国家文物局红楼管理处”两块新牌子也赫然挂在了大门口。
把红楼建成纪念新文化运动和宣传“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国家文物局已筹划多年的方案。据了解,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的设想十分宏大,筹备工作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恢复李大钊、毛泽东原来的办公地点等最初旧址,筹办专题陈列,尽快对外开放;第二步是复原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办公、讲课旧址,复原北大印刷厂旧址,在地下建设文物库房,并建立新文化运动研究中心和资料中心;第三步将扩大展览规模,在红楼周边地带建设标志性雕塑群和展览配套设施,并拟恢复更多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旧址。
红楼内部的变化是静悄悄的,但现在红楼周边环境正在发生着大变化。位于红楼东面的道路正在紧张施工中,用不了多久,贯通南北、从长安街至平安大街长达3公里、被叫作皇城根花园的宽广道路即将完工。可以想见,在如茵绿树、似锦繁花的映衬下,红楼这幢有着光荣历史的建筑将更加鲜艳夺目。
钟亭
(钟亭坐落在未名湖西岸小土山上,它北面临湖,正对着北大人极为熟悉的翻尾石鱼;南面土山脚下就是乾隆诗碑,诗碑西面不远处,就是蔡元培像,蔡元培像与乾隆诗碑中间夹着一条小径,小径通向湖边。
钟亭建于1929年9月,钟的来历已无从查证,作为燕京大学的校钟。钟上文字清晰可观,用手轻敲便能发出沉重雄浑的声响。校钟原有自己的一套敲钟方式,不同的方式有着其不同的含义。)
来到燕园的人们,一定不会错过钟亭——那个坐落在未名湖西岸小土山上的小小的六角亭。之所以说不会错过,是因为小土山的位置极佳,北面临湖,正对着北大人极为熟悉的翻尾石鱼;南面土山脚下就是乾隆诗碑,诗碑西面不远处,就是蔡元培像,蔡元培像与乾隆诗碑中间夹着一条小径,小径通向湖边。恐怕是建造钟亭的人担心我们会绕过不起眼的小土山,而忽略了玲珑秀美的钟亭吧,所以在北、西、南分别开出三条蜿蜒的小径,直通钟亭,每条小径都是那种不规则的石块堆砌而成,这便比规规矩矩的石阶多了几分爬山的感觉。拾级而上,只片刻,便可见钟亭的全貌了。
钟亭,有钟有亭。亭——圆顶六角,上有彩绘;钟——古色古香,下端铸成八瓣荷花状,像姑娘们穿的裙子。钟体下部雕刻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和从海面喷薄而出的旭日。钟体上部是十二对腾舞滚动的蛟龙戏珠。两条粗壮的青龙铰连成的钟耳悬挂在亭顶的一条横木上。此外,钟体上刻有八卦的图案,还有满汉两种文字写着:“大清国丙申年捌月制”。按此日期算来,从大清国丙申年,即1896年,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这钟竟比“京师大学堂”诞生得还早些!
据有关考证,原来老北大就是用钟来报时的,钟亭之所以亭中有钟,大概最初的想法就缘于此。在《北大旧事》中,有一位老北大的校友这样描述当时的钟声的:“北大二院的退课大钟从来不是用电机钮去控制,而是一架高高的,古旧的朽木座子,上面悬挂着一口黑黝黝的沉沉的铁钟,至少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当时学校开办的时候,当事者不知从哪里物色得来的,而至今仍由一名年纪已近七十的、满脸灰白的胡须、身上穿一件退色蓝布短袄来敲打,每次约敲十六到十八响。这钟声,声音嘹亮,不但在北大二院,就是在一院、图书馆、研究院、东西斋等地方也没有不能够听清楚的。同学们住在附近胡同里面的,早晨躺在满屋阳光的床上,一觉醒来,听到上课的钟声再洗脸漱口都来得急。因此,这钟声富有诗情画意,自非普通的电钟能及其万一。”而当时所用的钟自然不是现在钟亭里的这口钟。关于钟亭内这口钟的由来,颐和园那座皇家园林里有这样的记载:“岛北侧的岚翠间,1889年慈禧曾做为阅兵台,检阅李鸿章调来的北洋水师及新毕业的水师学堂陆战队学员。为适应演习,把小火轮改为炮舰,东西两岸排列着炮队和马队。
当时为水师报时的大铜钟,1900年险被劫走,后来置于燕京大学内,今北京大学内未名湖畔钟亭内即此物。”
如果钟会说话,它一定可以讲出许许多多的往事给我们听……或许,从它为北洋水师报时说起,直到它怎样在八国联军的洗劫中逃生;或许,还有数年被荒废,还有,从怎样一个地方迁来这湖边坡上;或许,还有谁把它重新敲响,它怎样兢兢业业地为一代代学子们把握作息时间;或许,它还记得1929年1月,那个它成为燕京大学校钟的日子,6月,搬家来到未名湖畔土山支架上,9月,才有了圆顶六柱钟亭为伴;或许,它还记得原燕京大学行政执行委员会议决议的《撞钟法》:“每半小时撞钟一次,自十二时半起撞一下,一时撞两下,一时半撞三下,……四时撞八下,到四时半复撞一下。如是每四小时循环一次,每日早六时至晚十一时为撞钟时间。”或许,它还记得撞钟人数十年如一日,用他的生命和它的生命,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用洪亮深沉的钟声激荡着爱国师生的心扉。
蔡元培铜像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早年组织光复会,后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6-1927年间任北京大学校长,为北京大学的发展和中国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毛泽东同志曾赞誉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铜像是北京大学七七、七八级毕业生捐赠母校的,由著名雕塑家曾竹韶教授创作,北京钢铁学院、首都钢铁公司协助铸成。
翻尾石鱼
翻尾石鱼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遗物。长春园北部的建筑群中有谐奇趣(乾隆十二年建),前有一大喷水池。翻尾石鱼就是这个喷水池里的装饰物。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焚烧、劫掠,使世界名园沦为废墟,珍贵文物流失殆尽,翻尾石鱼也被变卖。后被朗润园主人载涛买下。燕京大学1930年班毕业时,将此石鱼买来送给母校以作纪念。从此,翻尾石鱼就在未名湖畔安了家。
临湖轩
临湖轩原为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LeightanStuart,1916-1962)的住宅,部分也作为燕京大学接待贵宾和开会的地方。前北大校长马寅初(1882-1982)也曾住此。现为北京大学贵宾接待室。“临湖轩”是北大校友、著名作家冰心命名的。
本院西侧房曾为林迈可(Michael Lindsay)居室。林迈可,英国学者。1937年受聘为燕京大学经济学导师,领导创办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在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盘据之下,林曾数次秘密访问华北抗日游击区,并在沦陷后的北平的八路军采购药材和无线电器材。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林氏夫妇在八路军的帮助下进入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和延安参加抗日工作,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方携妻及子女返英。解放后林氏曾数次访华。
斯诺墓
斯诺墓坐落在原花神庙遗址上。墓碑为一长方形的白色大理石,碑上镌刻着叶剑英题词"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下注英文。墓旁松柏环绕,绿草如茵。迎面一湖碧水,更觉幽静肃穆。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年)美国新闻记者、作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坎萨斯城一个出版印刷业主之家,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系。
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斯诺是一个正直的美国人,爱好和平,主持正义,他十分关切中国的命运,热情支持和保护学生的爱国热情。1935年6月,斯诺又被聘为英国《每日先驱报》特派记者,不久即搬回东城盔甲厂13号居住。
当时正是一二·九运动前夕,燕京大学是中共领导学生运动的重要阵地,斯诺积极参加燕大新闻学会的活动,他们家也是许多爱国进步学生常去的场所,燕京大学的王汝海(黄华)、陈翰伯,清华大学的姚克广(姚依林),北京大学的俞启威(黄敬)等等都是他家的常客。地下党员们在斯诺家里商量了“一二·九”运动的具体步骤,并把12月9日、16日两次大游行的路线、集合地点都告知斯诺夫妇。游行前夕,斯诺夫妇把《平津10校学生自治会为抗日救国争自由宣言》连夜译成英文,分送驻北平外国记者,请他们往国外发电讯,并联系驻平津的许多外国记者届时前往采访。
斯诺夫妇则在游行当日和其他外国记者跟着游行队伍,认真报道了学生围攻西直门、受阻宣武门的真实情况。他给纽约《太阳报》发出了独家通讯,在这家报纸上留下了有关“一二·九”运动的大量文字资料和照片。斯诺还建议燕大学生自治会举行过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学生们再次向西方展示了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
北平沦陷后,斯诺在自己的住所里掩护过不少进步学生,帮助他们撤离北平死城,参加抗日游击队或奔赴延安。
1960一1970年斯诺墓曾三次来中国访问,著《大河彼岸》等书。对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了贡献。1972年在日内瓦逝世,按照他生前遗愿,将其骨灰的一部分运来北京,于1973年10月19日安葬在此。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原文
(原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作者: 朱自清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干,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干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滚告侍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大吵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着友橡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销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他自己却静静的蹲着。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这无可无不可,无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那时河里闹热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做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确也腻人。即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和我们一堆儿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这真够人想呢。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这时却遇着了难解的纠纷。秦淮河上原有一种歌妓,是以歌为业的。从前都在茶舫上,唱些大曲之类。每日午后一时起;什么时候止,却忘记了。晚上照样也有一回。也在黄晕的灯光里。我从前过南京时,曾随着朋友去听过两次。因为茶舫里的人脸太多了,觉得不大适意,终于听不出所以然。前年听说歌妓被取缔了,不知怎的,颇涉想了几次——却想不出什么。这次到南京,先到茶舫上去看看,觉得颇是寂寥,令我无端的怅怅了。不料她们却仍在秦淮河里挣扎着,不料她们竟会纠缠到我们,我于是很张皇了。她们也乘着“七板子”,她们总是坐在舱前的。舱前点着石油汽灯,光亮眩人眼目:坐在下面的,自然是纤毫毕见了——引诱客人们的力量,也便在此了。舱里躲着乐工等人,映着汽灯的余辉蠕动着;他们是永远不被注意的。每船的歌妓大约都是二人;天色一黑。她们的船就在大中桥外往来不息的兜生意。无论行着的船,泊着的船,都要来兜揽的。这都是我后来推想出来的。那晚不知怎样,忽然轮着我们的船了。我们的船好好的停着,一只歌舫划向我们来的;渐渐和我们的船并着了。铄铄的灯光逼得我们皱起了眉头;我们的风尘色全给它托出来了,这使我踧踖不安了。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点几出吧”!他跨过来的时候,我们船上似乎有许多眼光跟着。同时相近的别的船上也似乎有许多眼睛炯炯的向我们船上看着。我真窘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了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他便塞给平伯。平伯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那人还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道,“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我窘着再拒绝了他。他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我的心立刻放下,如释了重负一般。我们就开始自白了。
我说我受了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心里似乎很抱歉的。这所谓抱歉,一面对于她们,一面对于我自己。她们于我们虽然没有很奢的希望;但总有些希望的。我们拒绝了她们,无论理由如何充足,却使她们的希望受了伤;这总有几分不做美了。这是我觉得很怅怅的。至于我自己,更有一种不足之感。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服了;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着痒处。我于是憧憬着贴耳的妙音了。在歌舫划来时,我的憧憬,变为盼望;我固执的盼望着,有如饥渴。虽然从浅薄的经验里,也能够推知,那贴耳的歌声,将剥去了一切的美妙;但一个平常的人像我的,谁愿凭了理性之力去丑化未来呢?我宁愿自己骗着了。不过我的社会感性是很敏锐的;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律的西洋镜,而我的感情却终于被它压服着,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道德律的力,本来是民众赋予的;在民众的面前,自然更显出它的威严了。我这时一面盼望,一面却感到了两重的禁制:
一,在通俗的意义上,接近妓者总算一种不正当的行为;
二,妓是一种不健全的职业,我们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不应赏玩的去听她们的歌。
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两种思想在我心里最为旺盛。她们暂时压倒了我的听歌的盼望,这便成就了我的灰色的拒绝。那时的心实在异常状态中,觉得颇是昏乱。歌舫去了,暂时宁靖之后,我的思绪又如潮涌了。两个相反的意思在我心头往复:卖歌和卖淫不同,听歌和狎妓不同,又干道德甚事?——但是,但是,她们既被逼的以歌为业,她们的歌必无艺术味的;况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该同情的。所以拒绝倒也是正办。但这些意思终于不曾撇开我的听歌的盼望。它力量异常坚强;它总想将别的思绪踏在脚下。从这重重的争斗里,我感到了浓厚的不足之感。这不足之感使我的心盘旋不安,起坐都不安宁了。唉!我承认我是一个自私的人!平伯呢,却与我不同。他引周启明先生的诗,“因为我有妻子,所以我爱一切的女人,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原诗是,“我为了自己的儿女才爱小孩子,为了自己的妻才爱女人”,见《雪朝》第48页。)
他的意思可以见了。他因为推及的同情,爱着那些歌妓,并且尊重着她们,所以拒绝了她们。在这种情形下,他自然以为听歌是对于她们的一种侮辱。但他也是想听歌的,虽然不和我一样,所以在他的心中,当然也有一番小小的争斗;争斗的结果,是同情胜了。至于道德律,在他是没有什么的;因为他很有蔑视一切的倾向,民众的力量在他是不大觉着的。这时他的心意的活动比较简单,又比较松弱,故事后还怡然自若;我却不能了。这里平伯又比我高了。
在我们谈话中间,又来了两只歌舫。伙计照前一样的请我们点戏,我们照前一样的拒绝了。我受了三次窘,心里的不安更甚了。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船夫大约因为要赶第二趟生意,催着我们回去;我们无可无不可的答应了。我们渐渐和那些晕黄的灯光远了,只有些月色冷清清的随着我们的归舟。我们的船竟没个伴儿,秦淮河的夜正长哩!到大中桥近处,才遇着一只来船。这是一只载妓的板船,黑漆漆的没有一点光。船头上坐着一个妓女;暗里看出,白地小花的衫子,黑的下衣。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她唱得响亮而圆转;当她的船箭一般驶过去时,余音还袅袅的在我们耳际,使我们倾听而向往。想不到在弩末的游踪里,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这时船过大中桥了,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我们回顾那渺渺的黄光,不胜依恋之情;我们感到了寂寞了!这一段地方夜色甚浓,又有两头的灯火招邀着;桥外的灯火不用说了,过了桥另有东关头疏疏的灯火。我们忽然仰头看见依人的素月,不觉深悔归来之早了!走过东关头,有一两只大船湾泊着,又有几只船向我们来着。嚣嚣的一阵歌声人语,仿佛笑我们无伴的孤舟哩。东关头转湾,河上的夜色更浓了;临水的妓楼上,时时从帘缝里射出一线一线的灯光;仿佛黑暗从酣睡里眨了一眨眼。我们默然的对着,静听那汩——汩的桨声,几乎要入睡了;朦胧里却温寻着适才的繁华的余味。我那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这时我们都有了不足之感,而我的更其浓厚。我们却只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船里便满载着怅惘了。直到利涉桥下,微微嘈杂的人声,才使我豁然一惊;那光景却又不同。右岸的河房里,都大开了窗户,里面亮着晃晃的电灯,电灯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的臂膊。我们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摇篮里一样,倦了的我们便又入梦了。那电灯下的人物,只觉像蚂蚁一般,更不去萦念。这是最后的梦;可惜是最短的梦!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又摇摇不定的灯光。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
北大周边旅游景点介绍 北大的景点有哪些值得一看 - ...
北大和清华离哪个旅游景点近,可以顺便去逛?
这2个大学紧挨着,离他们最近的景点就是颐和园和圆明园,这两个都是皇家园林,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文化,颐和园保存得比较完整,大部分建筑都对外开放,有时间的话买张联票都可以看看,另一个圆明园很有名,只是被八国联军烧毁了,非常可惜,现在是在原址上建立的公园,很大,水面广,可以想象当年的辉煌,大水法遗址等值得看,一定要去参观。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附近的景点
颐和园、北京植物园、玉渊潭公园、圆明园遗址公园等旅游景点。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海淀院区位于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而颐和园、北京植物园、玉渊潭公园、圆明园遗址公园等旅游景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北京植物园位于西山脚下,面积400公顷。
北京周边景点介绍
那很多人会觉得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玩遍了北京市内各个角落,我们可以更多选择到北京周边旅衫慧游景点游玩一下的,北京周边旅游景点中不乏有一些坦姿美到醉的小众旅行景点呢!下面,我为您推荐北京周边景点,欢迎阅读。
北京周边景点推荐
1.京城小乌镇:密云古北水镇
何必去威尼斯,这里也有水乡。小桥流水人家,乍一看你一定会认为这里是杭州乌镇,其实这里是位于北京密云县的古北水镇。
在这儿,你可以游览目前保持最完好的司马台长城,住进长城脚下北方特色的民宿;可以徜徉在繁华的北方商业街,品尝烧肉馆等地道的北国美食和小吃;可以参观永顺染坊、镇远镖局、司马小烧、八旗会馆等众多古镇景点别忘记泡个汤,听场戏,喝完茶,享受难得的清闲时光。
地址: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古北水镇
自驾路线:沿京承高速公路行驶460米,在涝洼桥从司马台长城出口离开稍向右转上匝道,沿匝道行驶500米,右转;行驶70米,左转进入马北路,沿马北路行驶1.9公里,右后方转弯,行驶20米,到达终点。
乘车路线:由东直门乘坐980路,在密云西大桥站下车,换乘密37路(或密51路,密50路),在司马台村站下车,步行至古北水镇即可。
2.百里山水画廊之旅:延庆千家店镇
延庆县,距北京市区74千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生态环境优良,是首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是紧扼首都北京的北大门,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乡道路四通八达,气候独特,冬冷夏凉,有着北京“夏都”之美誉。
这里依托美丽的黑白河水,全镇将黑白河环线112华里建成千亩葵海,完善秀水湾、镇区、干沟、古家山寨等12个旅游节点,打造“或信答一沟一品“、“一村一品”,可谓是处处有美景的百里画廊“山水人家”民俗户聚集区。你可曾想到这样一个画面,不小心闯进那112华里的花海,电影中才会有的美好场景,如今真实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千家店镇的几千亩葵花,一起在阳光下向着你招手微笑。
千家店镇距离北京市大约有170公里的车程,无论是自驾,还是骑行都是不二之选。延庆百里画廊被评为2007年北京10条最佳自驾游航线之首。沿途还有好几个知名的旅游景点,譬如硅化木公园、燕山平湖、大滩自然保护区、滴水壶、乌龙峡谷等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自驾路线1:经京藏高速公路(八达岭高速公路)到延庆县城,往龙庆峡方向,走香龙路旅游专线(或往沈家营、永宁方向),沿“百里山水画廊”、“乌龙峡谷”指示牌即到。
自驾路线2:从延庆县城出发,往龙庆峡方向,走香龙路旅游专线。途径永宁镇时,左拐上昌赤路,经过燕山天池,右拐上滦赤路,即到景区。比路线1路程稍远,但沿途风光旖旎,值得一试。
公交车:在德胜门乘坐919路公交车或乘坐S2线旅客列车到达延庆,在延庆南菜园汽车站换乘925支2线(千家店-滴水壶方向)公交车,即可到达。
3.翡翠岛:这个冬天来看海
相比北戴河,翡翠岛即使在喧哗中也是寂静的,黄色连绵的沙丘像少女低垂的眼睑,树林是扑闪的睫毛儿,蓝色的大海则是她最深情的眼眸。“沙漠与大海的吻痕”你瞧这名字,本身就透着一股浪漫气息。这里秋日的天空格外高远,无垠的大海如同言情小说里主人翁的眼神般深邃不见底。
秋季,甚至深秋到11月份左右,游客渐少,能够在沙地上充分的玩耍。海水很干净,颜色随着深度的变化都能够看得很清楚,别有一种美感。
交通:距京沈高速公路第18号出口即青龙、抚宁、昌黎出口处50公里,延抚昌黄公路,可达翡翠岛,距秦皇岛60公里,乘34路到北戴河,然后乘中巴车到翡翠岛,位置在秦皇岛至京唐港沿海公路东侧,沿途有路标。
猜你喜欢:
1. 北京周边免费景点大全
2. 北京旅游景点大全排行
3. 北京周边冷门景点大全
4. 北京周边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5. 北京周边游景点推荐
6. 北京免费旅游景点大全
7. 北京周边有什么旅游景点
8. 北京周边自驾游景点大全
清华北大附近有什么旅游景点么?
北京大学旅游景点
未名湖,湖心岛,石舫,北京大学燕园石舫遗址,北大红楼,钟亭,蔡元培铜像还有很多,你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下面是具体介绍:
_疵潜本┐笱_T澳谧畲蟮娜斯ず挥谥斜辈俊
_巫闯_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
_煤郧翱客蛉庸┧壳翱咳斯ば钏6旖岜诩湮
_谇宄窃裁髟案绞舻暮_花园淑春园中人工湖。石舫按照颐和园的石舫修建,但后来上部结构被焚毁,今仅存石质基座。
20世纪20年代成为燕京大学的一部分,校方请设计师亨利·墨菲了规划校园布局,该湖由钱穆命名为未名湖。2001年,湖附近的“未名湖燕园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们从石狮守卫的北京大学西门进入,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对秀丽的华表矗立在办公楼和庑殿围合的那半敞开的空间中。继续漫步向东,无论从哪条路进入以未名湖为主体的园林空间,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整个的燕园中,未名湖更如烟波浩淼的海洋,在光的作用下,湖面似停泊着万千星辰,发出瞬息万变的光芒,在未名湖畔,东可观湖光塔影;西可看钟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览层楼幢影,处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于是,有人把燕园的精髓概括为“一塔湖图”。
湖心岛
湖心岛是当年和_淑春园的遗迹之一,当年和_仿圆明园的“蓬台仙岛”所建的豪华建筑的一景,其后都毁于英法联军。
岛亭
岛亭位于未明湖中心的小岛上,八角状的方亭,使人大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这座方亭就是岛亭,整个亭子是木质结构,八根红色的木柱支撑起重檐瓦当和宝塔状的亭顶。亭子的木梁上有惟妙惟肖的彩绘,有的彩绘是人物和历史故事,有的是山水风景,这些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的建筑特色。亭子的底座是一个约有一米多高的八角形的石台。
北京大学燕园石舫遗址:
位于北京大学燕园未名湖畔,清代这一带称淑春园,属圆明园一部分,乾隆将该园赐给和_。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淑春园亦遭破坏,仅残存石舫底座及“临风待月楼”,即今临湖轩故
北大红楼
北大红楼是北京城内一座具有极不平凡历史的建筑,因其主体由红砖砌成而得名。自83年前红楼落成伊始,她就成为中国先进思想和文化的策源地。
红楼,红色的起点。在经历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洗礼之后,一大批仁人志士了解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红楼,革命的起点。共产党的先驱者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当年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北大红楼历史一页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同时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中,无数先烈用殷红的鲜血抛洒在古都的热土上,用铮铮忠骨为这座城市书写了骄傲。
83年前,在北京故宫的东北角、被称作沙滩的地方,矗立起了一座包括地上4层、地下1层的“工”字形长条建筑。它坐北向南,其西洋式的风格,在当时称得上北京城最有现代气息的建筑。
但这座建筑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还在于它的色彩。红楼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整个建筑主体都是用红砖砌成的,所以从建成起至今一直被叫作红楼。在阳光的照射下,这幢楼熠熠生辉,充满活力与希望。
当初的建筑者肯定没有意识到,从这时起,红色就成了中国历史的主调,一批批仁人志士从这里走出去,投身于火红的革命征途。
岁月流逝,这座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红色建筑也饱经了沧桑。受风雨侵蚀,建筑的不少处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出用青砖修葺过的痕迹,但她屹然挺立着,红色的主调没有改变,红楼的名称仍然被叫响着。
红楼现在的地址是北京五四大街29号,光从名称上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条有着许多光荣的大街,而用一个历史事件来命名一条街,这在北京众多的道路名称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在红楼大门右侧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块大理石,上面刻写着由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和北京大学学生会题署的说明:红楼是北京大学旧址的一部分,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活动地点之一。李大钊、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工作过。红楼后面是华北学联于1947年命名的“民主广场”。
作为旧址的一部分,说起红楼,自然需要简单回顾一下将近一个世纪前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现位于北京西北角的中关村地区,红楼在1918年建成。
如果仅仅是一座有年代的红砖建筑,北大红楼不大可能在1961年3月4日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份殊荣来源于北大红楼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及共产党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她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光辉足迹红色起点
毛泽东曾经明确地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
1915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他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成为新的革命风暴到来的前奏。
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倡在学术上兼容并包,就任后立即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年底,李大钊到北大任图书馆主任。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曾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建时14名成员之一的张申府回忆道:“1918年夏,沙滩的红楼建成,图书馆也搬了进去,占了红楼的第一层楼。李大钊的主任室就设在红楼东南角上的两间房子里。一时红楼成了新思想运动的中心,许多进步的教员、学生聚集在这里读书、座谈。”“李大钊到任后,对图书馆的业务进行了一些重大的调整和改革,并开始注意收集有关马克思学说的书籍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的著作。”
红楼一层东南角这间李大钊的办公室,房号是119。搬入红楼后不久,李大钊在1918年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次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亲自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这是中国人著作中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的介绍。
在红楼这间普通的办公室里,李大钊主持成立了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他还在这里召集过少年中国学会的会员开会,北大红楼成为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活动的重要场所。张申府回忆道:“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图书馆成了北大校内一个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许多激进的学生经常到图书馆和大钊讨论各种新的思潮,听他介绍新的思想。大家也常常在此聚会,探讨中国的出路,寻求救国拯民的方法。”
1918年8月,一位面容清秀的年轻人风尘仆仆来到北京,随后也走进了红楼,他就是来自湖南,日后改变中国命运,把革命引向胜利的伟人毛泽东。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来北京,当时他和李维汉等24人是为了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而来北京的。事后,毛泽东留在了北京,经人介绍,他结识了李大钊,并在图书馆当一名助理员,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毛泽东也开始具体地了解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精辟地指出:“‘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钟亭
(钟亭坐落在未名湖西岸小土山上,它北面临湖,正对着北大人极为熟悉的翻尾石鱼;南面土山脚下就是乾隆诗碑,诗碑西面不远处,就是蔡元培像,蔡元培像与乾隆诗碑中间夹着一条小径,小径通向湖边。
钟亭建于1929年9月,钟的来历已无从查证,作为燕京大学的校钟。钟上文字清晰可观,用手轻敲便能发出沉重雄浑的声响。校钟原有自己的一套敲钟方式,不同的方式有着其不同的含义。)
来到燕园的人们,一定不会错过钟亭——那个坐落在未名湖西岸小土山上的小小的六角亭。之所以说不会错过,是因为小土山的位置极佳,北面临湖,正对着北大人极为熟悉的翻尾石鱼;南面土山脚下就是乾隆诗碑,诗碑西面不远处,就是蔡元培像,蔡元培像与乾隆诗碑中间夹着一条小径,小径通向湖边。恐怕是建造钟亭的人担心我们会绕过不起眼的小土山,而忽略了玲珑秀美的钟亭吧,所以在北、西、南分别开出三条蜿蜒的小径,直通钟亭,每条小径都是那种不规则的石块堆砌而成,这便比规规矩矩的石阶多了几分爬山的感觉。拾级而上,只片刻,便可见钟亭的全貌了。
钟亭,有钟有亭。亭——圆顶六角,上有彩绘;钟——古色古香,下端铸成八瓣荷花状,像姑娘们穿的裙子。钟体下部雕刻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和从海面喷薄而出的旭日。钟体上部是十二对腾舞滚动的蛟龙戏珠。两条粗壮的青龙铰连成的钟耳悬挂在亭顶的一条横木上。此外,钟体上刻有八卦的图案,还有满汉两种文字写着:“大清国丙申年捌月制”。按此日期算来,从大清国丙申年,即1896年,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这钟竟比“京师大学堂”诞生得还早些!
据有关考证,原来老北大就是用钟来报时的,钟亭之所以亭中有钟,大概最初的想法就缘于此。在《北大旧事》中,有一位老北大的校友这样描述当时的钟声的:“北大二院的退课大钟从来不是用电机钮去控制,而是一架高高的,古旧的朽木座子,上面悬挂着一口黑黝黝的沉沉的铁钟,至少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当时学校开办的时候,当事者不知从哪里物色得来的,而至今仍由一名年纪已近七十的、满脸灰白的胡须、身上穿一件退色蓝布短袄来敲打,每次约敲十六到十八响。这钟声,声音嘹亮,不但在北大二院,就是在一院、图书馆、研究院、东西斋等地方也没有不能够听清楚的。同学们住在附近胡同里面的,早晨躺在满屋阳光的床上,一觉醒来,听到上课的钟声再洗脸漱口都来得急。因此,这钟声富有诗情画意,自非普通的电钟能及其万一。”而当时所用的钟自然不是现在钟亭里的这口钟。关于钟亭内这口钟的由来,颐和园那座皇家园林里有这样的记载:“岛北侧的岚翠间,1889年慈禧曾做为阅兵台,检阅李鸿章调来的北洋水师及新毕业的水师学堂陆战队学员。为适应演习,把小火轮改为炮舰,东西两岸排列着炮队和马队。
当时为水师报时的大铜钟,1900年险被劫走,后来置于燕京大学内,今北京大学内未名湖畔钟亭内即此物。”
如果钟会说话,它一定可以讲出许许多多的往事给我们听或许,从它为北洋水师报时说起,直到它怎样在八国联军的洗劫中逃生;或许,还有数年被荒废,还有,从怎样一个地方迁来这湖边坡上;或许,还有谁把它重新敲响,它怎样兢兢业业地为一代代学子们把握作息时间;或许,它还记得1929年1月,那个它成为燕京大学校钟的日子,6月,搬家来到未名湖畔土山支架上,9月,才有了圆顶六柱钟亭为伴;或许,它还记得原燕京大学行政执行委员会议决议的《撞钟法》:“每半小时撞钟一次,自十二时半起撞一下,一时撞两下,一时半撞三下,四时撞八下,到四时半复撞一下。如是每四小时循环一次,每日早六时至晚十一时为撞钟时间。”或许,它还记得撞钟人数十年如一日,用他的生命和它的生命,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用洪亮深沉的钟声激荡着爱国师生的心扉。
蔡元培铜像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早年组织光复会,后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6-1927年间任北京大学校长,为北京大学的发展和中国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毛泽东同志曾赞誉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铜像是北京大学七七、七八级毕业生捐赠母校的,由著名雕塑家曾竹韶教授创作,北京钢铁学院、首都钢铁公司协助铸成。
翻尾石鱼
翻尾石鱼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遗物。长春园北部的建筑群中有谐奇趣(乾隆十二年建),前有一大喷水池。翻尾石鱼就是这个喷水池里的装饰物。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焚烧、劫掠,使世界名园沦为废墟,珍贵文物流失殆尽,翻尾石鱼也被变卖。后被朗润园主人载涛买下。燕京大学1930年班毕业时,将此石鱼买来送给母校以作纪念。从此,翻尾石鱼就在未名湖畔安了家。
临湖轩
临湖轩原为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LeightanStuart,1916-1962)的住宅,部分也作为燕京大学接待贵宾和开会的地方。前北大校长马寅初(1882-1982)也曾住此。现为北京大学贵宾接待室。“临湖轩”是北大校友、著名作家冰心命名的。
本院西侧房曾为林迈可(Michael Lindsay)居室。林迈可,英国学者。1937年受聘为燕京大学经济学导师,领导创办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在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盘据之下,林曾数次秘密访问华北抗日游击区,并在沦陷后的北平的八路军采购药材和无线电器材。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林氏夫妇在八路军的帮助下进入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和延安参加抗日工作,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方携妻及子女返英。解放后林氏曾数次访华。
斯诺墓
斯诺墓坐落在原花神庙遗址上。墓碑为一长方形的白色大理石,碑上镌刻着叶剑英题词"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下注英文。墓旁松柏环绕,绿草如茵。迎面一湖碧水,更觉幽静肃穆。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年)美国新闻记者、作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坎萨斯城一个出版印刷业主之家,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系。
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斯诺是一个正直的美国人,爱好和平,主持正义,他十分关切中国的命运,热情支持和保护学生的爱国热情。1935年6月,斯诺又被聘为英国《每日先驱报》特派记者,不久即搬回东城盔甲厂13号居住。
当时正是一二·九运动前夕,燕京大学是中共领导学生运动的重要阵地,斯诺积极参加燕大新闻学会的活动,他们家也是许多爱国进步学生常去的场所,燕京大学的王汝海(黄华)、陈翰伯,清华大学的姚克广(姚依林),北京大学的俞启威(黄敬)等等都是他家的常客。地下党员们在斯诺家里商量了“一二·九”运动的具体步骤,并把12月9日、16日两次大游行的路线、集合地点都告知斯诺夫妇。游行前夕,斯诺夫妇把《平津10校学生自治会为抗日救国争自由宣言》连夜译成英文,分送驻北平外国记者,请他们往国外发电讯,并联系驻平津的许多外国记者届时前往采访。
斯诺夫妇则在游行当日和其他外国记者跟着游行队伍,认真报道了学生围攻西直门、受阻宣武门的真实情况。他给纽约《太阳报》发出了独家通讯,在这家报纸上留下了有关“一二·九”运动的大量文字资料和照片。斯诺还建议燕大学生自治会举行过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学生们再次向西方展示了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
北平沦陷后,斯诺在自己的住所里掩护过不少进步学生,帮助他们撤离北平死城,参加抗日游击队或奔赴延安。
1960一1970年斯诺墓曾三次来中国访问,著《大河彼岸》等书。对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了贡献。1972年在日内瓦逝世,按照他生前遗愿,将其骨灰的一部分运来北京,于1973年10月19日安葬在此。来自世纪明德夏令营。
以上就是金博宝188官网整理的1947年的北京大学在哪里 北京大学有哪些景点:未名湖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金博宝188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