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金博宝188官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专科学校排名金字塔 读3本好还是读专科好,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以后会不会人人985,211双一流?你怎么看?
以后不会所有人都双一流的。
简单说,双一流建分校,是差宏姿国家教育战略。就算所有双一流都建分校,不过也就80多所,所以不会所有人都进名校。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中国的名校太少了,看看世界名校排名就知道了。
中国现有 全日制高校 两千多所,有大学生3000多万人。但是,双一流高校不过42所。
其中,有很多还是因为“地缘”因素而成的双一流。
想要快速提升名校数量,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利用明显师资、技术孵化新学校。
把其他学校“提成”双一流,然后重金打造不行吗?不行。真不行。
这不是钱的事。因为一所名校的底蕴,不是钱能砸出来的,其承接国家重大课题能力,开展重大研发工作,是需要很长的周期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有可能。
也不是派过去几个院士就能解决问题的。首先,院士没那么多,其次,院士也需要团队。光有院士,没有团队,院士也干不过来啊。
所以,与其往普通学校砸钱砸人,短期还没有效果,不如利用名校资源重新建校。这样见效最快。而新建学校若干年后,可能还会超过本部。比如哈工大深圳,很多专业的分,就超过了本部。
综上,中国名校太少,全建分校,也不可能人人都上双一流。没有二流三流,哪来的一流,对高校如此,对人才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国家人才结构,都是金字塔型的,或者是纺锤型的,顶尖的总是少数。
作为高校工作者,真经其实对985、211、双一流等建设工程并不感冒,这些工程的行政化导向太重了,严重扭曲了高校自身的正常发展。比起这些把高校分为三六九等的工程,真经反倒觉得,大学排名可能更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当然,现在的排名也普遍比较片面)。
高校与高校之间,原本是没有明确界限的,比如燕山大学,比起河北工业大学,即便有差距,差距也不会太大。但前者是绝亩双非,后者是211、双一流,在发展上就是两种命运。
一方面国家资源倾斜。211有211工程投入,双一流有双一流的投入,还有地方的重点投入,而像燕山大学,也就是今年才获得了河北省的重点支持,待遇是有差距的。
另一方面生源有差距。可能河北考生比较认可燕山大学,但外省考生,如果分数能上211,多半会选择河工大而不是燕山大学。
如果没有双一流和211工程,任由这两所学校自由发展的,两所学校谁发展得好真说不准呢。
所以,真经觉得,未来如果要改革的话,最好就是取消这些建设工程。国家和地方对学校的支持,完全可以体现在科研经费、学科建设经费等方面,减少对高校发展的人为干预。这样,未来所有高校都不是双一流,也可以都是双一流。
当然,高校自发的联盟还是可以有,比如C9,华五,这些联盟对高校发展还是有利的,因为同层次高校需要这样的报团取暖。
别提人人都是上985 211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做到人人都是大学本科毕业都不容易做到。
这两年,正好我老家都有亲戚参加高考。一个孩子是去年高考,重点中学重点班文科,但是,最后也就是上了一个上海双非一本,他们班没有上985 211的同学也不是个例,这还是重点中学重点班。
另一个亲戚也是去年高考,在一个非常次的高中(垫底的农村中学),他们高中只有两个文科班,不开理科班是因为没理科班的师资。他们去年大部分人都参加专科学校的单招,连高考都没有参加,直接读的都是专科。
今年参加高考亲戚的孩子,是第三次参加高考,分数也就只能上专科。
当然,如果从大数据来看,985 211的招生的人数在每年的高考考生中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根本不可能会人人进入双一流。
表面来看是国家的战略布局,其实这些都是人为搞出来的,不管上什么学校,关键是学到东西,纠结于这些表面的意义不大。
中国大学发展思路,1978年之前,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重点发展工科学校,在50年代院校调整时,把专门类学科从综合院校里分出来,组成了门类齐全的专门类院校,比如: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品学院,建材学院,机械学院,轻工业学院,纺织工程学院,船舶学院,矿冶学院,地质学院,等等等。这些学院绝大部分对口为相应部委管辖,归属部委,部分为部委重点院校,当然也有特例,比如华东化工学院由教育部管理,不是由化工部管辖。
1978年以虚绝后,弱化部委管理高校,大部分部委管辖的重点院校划归教育部管理,重点院校从60年代30多所,变为70多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80年代后期,出现了院校合并风和改名风。1994年国家开始对高校重新定位,从而产生了100所211高校计划,紧接着又出现了985计划。
2017年国家为了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推出了双一流大学计划,在这次双一流计划中,推出了一流大学42岁,一流学科若干,可谓大扩容。
在每次国家教育改革重大计划中,国家都会考虑地区平衡,可谓有的欢喜有的愁,所以在每个计划推出时,都会有不同的声音,受益学校欢欣鼓舞,被平衡掉的学校感到失落。
大学是一个学习、做学问的地方,大学很重要,但个人努力和悟性更重要。
不会的。
网络上一句话“本科遍地走,专科多如狗。”让人有一种错觉,以为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很多了。
可是,实际情况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占中国总人口还不足百分之四。而985、211双一流学校毕业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我们是地处中原的一个小县城,就我们县的情况来说,每年毕业的初中生有一万多人,而我们县的两所公办高中只招收五千余名学生,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学生是无缘上高中的,只能去一些职业学校,或者走向 社会 。
就2019年的高考情况来说,每年全国出生人口大约是1900万,参加高考的人数是920万,占百分之四十八。
本科录取人数约309万,占百分之十六。
一本录取人数约114万,占百分之六。
211高校录取人数约46万,占百分之二点四。
985高校录取人数约15万,占百分之零点八。
清华北大录取人数6598人,占百分之零点零三。
总体来说,你可能觉得周围很多人都上了985、211高校,但是很可能是幸运者偏差,还有更多的没有考上的人,只不过你没有注意到罢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虽然当前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但是即使教育资源再丰富,核心的优质教育资源总归是有限的,即使在当前教育资源非常丰富的欧美国家,也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有机会进入名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一部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比较突出的人才能够走进名校。
随着名校的人才培养规模逐渐扩大,进入名校的难度会相对有所降低,但是整体的竞争依然会非常激烈。从大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人才培养也是需要有层次的,因为 社会 发展既需要顶尖的创新型人才,也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所以教育也会分成不同的层次。
如果未来人人都读985、211的重点大学,都往研发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发展,那么整体 社会 的人才层次就会失衡,这对于产业结构升级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才培养方式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大原则,从而为 社会 培养多元化的人才。
从产业领域的人才需求情况来看,当前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更多的大学生通过读研来提升就业竞争力,相信未来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持续推进,研究生的人才需求量会逐渐增加,尤其是专硕,会大量进入产业领域发展。
最后,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孩子成长的路线有很多种,并不是只有读名校才能有未来,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普通高等教育,包括职业教育也许更适合孩子的能力特点。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不会,以后会有更多的人享受985、 211、双一流大学的教育,但不会是人人。二本、大学、大专和职业学校也非常重要,也需要人们去读。
首先我个人觉得不会,原因是每个人能力水平,学习水平不一样,985,211双一流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考的上,其二,从教育资源角度看,985.211双一流教学资源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人都能学到,注定只有一部分可以学到,第三,从升学角度看,全国近千万考生,有限的教育资源导致竞争也很激烈,结果只能是优胜劣汰,势必有一部分人会学不到,综合以上几点,人人985,个个双一流的想法有点不切实际。
小周老师认为是不会人人都上985、211大学的 高考考生基数大,而985、211录取率低高考考生报名人数目前已趋于稳定,基本稳定在1000万左右,今年的报名人数是近五年来最多的,达到了1071万
而985、211录取率却“捉襟见肘”,拿17年的数据来看,各省市985录取率最高是天津,才达到5.81%,211的录取率相对高一些,一些比较好的省市能达到13%以上。从这些数据来看,在当前的形式下,能够考进一所985.211的高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分校区数量增加也无法“消化”基数重大的考生985院校有39所,加之985在内,211院校有112所,100多所高校去录取动辄上千万的考生是不现实的,大部分的考生还是需要进入其他高校完成学业
以后人人上985.211可能不会实现,但人人都有大学读还是有希望的。发展潜力并不取决于你在哪所大学读书,更多的决定于你的态度和努力程度,普通学校逆袭的大有人在,而在重点高校中自甘堕落的也不在少数
人人都是985、211、双一流,当然好,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都是985、211、双一流,等于没有985、211 、双一流。
读3本好还是读专科好
读3本好还是读专科好
三本可以得学位证书,考公务员,有可能有较好的前途.专科就稍差一些,但在就业方面略有优势.如果你的分数可以上好三本,那么你的学位证书就可以拿一本学校的,比如上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如果考试成绩好可以拿到南开大学的学位证书,这样考研就方便许多,就业的渠道也更广阔.
省本三和专一的省控线相差不多,控制在几分的范围内。这使得众多线上的考生面临着既可上本三又可上专一的机会,不少考生为选本三还是选专一颇费脑筋。
本三有利于长远发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拥有本三批次的名牌大学学生处负责人说,对于在这两条省控线以上的考生,的确既可报本三,又可报专一。但考生要清楚,本三和专一有着本质的不同,本三批次是本科的“末班车”,而本、专科不是同一个台阶。从孩子的成才方面看,本科优势要大冲凯。三四年后毕业时,社会的需求量主要在本科,国有企业用人以本科为起点,报考事业单位、公务员也绝大部分要求本科学历。而专科就业主要是进入企业,从事技术岗位和操作岗位的工作。此外,从发展考虑,如果想考研,则必须先取得本科学历。因此,他认为,只要不是家中经济困难,家长首先应该让考生报考本三。
专一费用低是优势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招办主任陶建国认为,考生不宜一味地去读本三,而要根据考生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一些高考失利,不能上本一、本二,但仍有着读本愿望,且还想考研,同时家中经济条件较好者可报本三。但本三并不是“完美无缺”,本三是民办本科,学费高达13000元/年,读一年本三的学费相当于三年专一的学费。本三院校办学质量并不一致,有好的,也有一般的。他认为,一些考分较高的考生可以选择一些专业设置好、师资力量强的本三院校就读,而成绩距省控线高不出多少,选择本三院校很勉强的考生还不如去选一所老牌子的专一院校。
有关专家还认为,本科教育是学科型教育,专科教育是应用型、技能型教育。从这一点上看,选择专科也是有优势的。专科院校的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市场,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更看重将来就业。从学制上看,专一批次的困判皮院校有两年制、三年制,还有四年制的双专科,这其中最多的是三年制,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差的考生可尽早完成学业进入社会。此外,专一学生将来提高学历的机会很多,一是专升本,通过 成人高考,一边工作,一边拿取本科 *** 凭;二是专接本,即汪差三年专科毕业后到一些著名高校读自考班,毕业后拿到本科文凭。
专一高技能型人才最紧缺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张旭翔院长认为,考生是报本三还是专一,主要还要看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未来想搞研发、学术的可报本三,而如果想成为高技能型人才,则可报专一。他认为,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的大发展时期,最缺的是实用应用型人才,报考专科,将来就业压力几乎没有。这其中,尤其值得提醒的是信息产业急需毕业生。其中,微电子产业和光电产业人才缺口极大,以微电子为例,世界排名前10名的世界特大型半导体企业几乎都在长三角投资建厂,生产的集成块大量用于手机、彩电、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中,用人极旺;江苏省是全国最大的 液晶产品生产基地,以生产液晶显示屏为特色的光电产业求才若渴,目前的毕业生量无法满足要求。此外, 数字电视、软件业等在今后都将会有蓬勃发展。据其介绍,每个行业的人才结构都是金字塔式的,而缺口最大、数量众多的是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一下吧 。我也是从别处参考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三本好还是读专科好
有经济条件,有分数条件,选个好的三本吧。有的好的三本比一些二本学校甚至和一些一本学校并驾齐驱。如果日后不满意这个文凭,还可以读研。读专科要读研的话还要先专升本,专升本一般读两年,这样算了就比别人多花一年的时间...不过,读书是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考虑清楚才行。 如果要读专科,也要选个到时候可以直升本科的院校,譬如说本科院校的专科。
三本好,至少是大学。现在都是大学生,专科其实很难就业。
这个得看你自己怎么想
现在好多三本都升为二本了
但学费依然很贵
专科的话一般只读3年
如果能上本科的话,还是上本科吧,虽然没什么用,但是眼界和经历会很有不同。
嗯,如果你家里经济条件很好,就可以去上个三本,然后去外国读两年什么之类的,这样应该会有个好前途
如果是个一般家庭,我建议,你还是上个专吧,然后专升本,重要的是选个好专业
考虑工作的话,就选专科吧~建议选填知名院校的专科,千万别选没听过的民办的专科院校,害死人不尝命~~上网好好找找听多了,我学习原来有今年没收人,专科的学生就是为了工作,三本纯粹是希望有机会继续深造~~好好选择吧
读本B好还是读专科好
当然本科好啦 不过学费贵 有钱就读本B 经济一般就读专科好 本科要读四年 时间长 费用大 学的东西以理论为主 专科就读三年 时间较短 学的东西 以实践为主
读三本好还是读专科好?急。
家庭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读三本,三本毕竟是个本科,而且是国家承认的。
如果家庭条件一般,那么可以读专科,而且专科的费用比较低,时间为3年。
其实,如果你是抱着学习和努力的去的,读专科我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
以上就是金博宝188官网整理的专科学校排名金字塔 读3本好还是读专科好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金博宝188官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