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山大 山东大学在哪里及详细地址

更新:2023年07月22日 13:08金博宝188官网

今天,金博宝188官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哪里山大山东大学在哪里及详细地址,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哪里山大 山东大学在哪里及详细地址

山东大学有哪几个校区?地址在哪里?

山东大学有九个校区,地址是:中心校区: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千佛山校区: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趵突泉校区:济南市文化西路44号。

洪家楼校区: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5号;软件园校区: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1500号;兴隆山校区:济南市市中区二环东路12550号;威海校区: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青岛校区:青岛市即墨滨海路72号。

创新单元

据2018年8月山大官网信息显示,山大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肢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6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另有庆团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誉饥橘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在哪里及详细地址

山东大学的详细地址: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邮编250100

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5号,邮编250100

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山东省济南市文化西路44号,邮编250012

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邮编250061

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二环东路12550号,邮编250002

山东大学软件园校区:山东省济南市舜华路1500号,邮编250101

山东大学(威海)(内部称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原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邮编264209

山东大学(青岛)(内部称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滨海路72号,邮编266237

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青岛、威海)八个校园的办学格局。

学校概况

山东大学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之最。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

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百余年间,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踔厉奋发,薪火相传,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东大学在哪里

一、山东大学在哪里 山东大学 地址在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该校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也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二、山东大学介绍
山东大学 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山东大学 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 山东大学 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 山东大学 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 以及由原 山东大学 、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 山东大学 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百余年间, 山东大学 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踔厉奋发,薪火相传,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 山东大学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的综合水平和办学质量明显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目前有16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70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学校规模宏大,实力雄厚。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含青岛校区约3000亩), 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现有4所附属医院,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实习医院。拥有在职教职工7493人(不含附属医院)。各类全日制学生达6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0789人,研究生18816人,留学生3791人。学校汇聚了一批杰出人才,共有教授1246人,博士生导师897人。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eter Grünberg受聘为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莫言教授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2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7人、讲座教授15人、青年项目入选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9人;“*”领军人才21人、教学名师5人、青年拔尖人才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入选者15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90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48人。

学校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70个,覆盖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实现了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6项,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另有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 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1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形成了结构完整、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历史发展中, 山东大学 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特别是经过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在青岛办学时期的辉煌与发展,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学者,以及像《文史哲》这样备受关注的学术阵地。2015年8月,学校成功举办了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称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这是大会成立115年来首次走进亚非拉国家,创造了大会举办以来在注册参会国家数量、发展中国家历史学家参会人数和青年学者参会人数等多方面最高纪录。三校合并以来,新发展的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校师生医务员工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

山东大学位于哪里

山东大学属于济南城市观光的著名风景区。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今天的山东大学,由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正昌研究员任党委书记;著名青年数学家、博士生导师展涛教授任校长。

山东大学创建于1901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著名大学之一,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让档亏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历史发展时期,迁徙分合、春华秋实,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科教的重镇。著名文学家闻一多、老舍、梁实秋,史学家郑鹤声、童书业、黄云眉,医学专家孙鸿泉、尤家骏、张汇泉,化学家邓从豪、朱兆良、薛群基,生物学家童第周,物理学家王淦昌,数学家潘承洞,内燃机专家丁履德,力学专家刘先志,电力工程专家薛禹胜,共和国元帅罗荣桓,国学大师季羡林,著名诗人臧克家等一大批学界泰斗、栋梁之才都曾在此执掌教鞭或蒙沐教泽。百余年来,山东大学汲取齐鲁文化营养,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经过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的辉煌与发展,不仅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学者,以及像《文史哲》这样备受关注的学术阵地,而且数理研究也取得了令世人仰慕的成绩,跻身于中国著名学府的行列,成为教育部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被《大英百科全书》列为中国著名大学之一。改革开放后,山东大学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学科更加齐备,规模更加扩大,成为国家首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00年7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委、省*将隶属于不同管理体制的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创建于1911年,是直属国家卫生部的重点医科大学,曾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原山东工业大学建立于1949年,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工科院校,是山东重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也是山东省属院校中惟一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高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山东大学,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揭开了山东大学历史发展的新篇章蠢信。
山东大学校本部坐落在山水秀美的泉城济南市,有东校区新校、老校、西校区、南校区、齐鲁软件学院和南外环新区六个校园,形成了“纵贯经十东西、横跨外环南北”的校园布局,并在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海滨城市----威海设有分校。学校总占地面积5687亩,现有在职教职工7898人,全日制研究生10755人(其中博士生2120人),本专科生42736人,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在校生41935人。学校有30个教学院(部),3所附属医院,12所教学、实习医院,并设有研究生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涵盖了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军事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81个(含自主设置博士授权专业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硕士授权专业25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硕士点7个,本科专业106个,形成了完整的学历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在3654名专任教师中,两院院士6人,双聘院士24人(含杰出人文学者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8人;教授920人,博士生导师486人,外聘博士生导师99人。我校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我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学科60个,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9个;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基础人才培养基地4个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坦神“985工程”期国家重点建设科技平台和人文社科基地12个。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全,拥有128个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10亿元,基建面积209万平方米,图书资料731万册,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一体化图书文献保障体系;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专管、开放、共享体系,使用效益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名列前茅;形成了先进完善的校园网络体系和数字化校园环境;形成了开放、大气、凝重、优雅的校园氛围。是“山东省文明校园”、济南市命名的“花园式庭园”。
山东大学的发展一直得到*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府的高度重视。2001年2月26日,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共同签署重点共建山东大学协议,使山东大学跨入全国21所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百年校庆前夕,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山东大学题词。*同志的题词是:“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为把山东大学办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同志的题词是:“齐鲁大地,人才辈出;百年学府,再创新章。”
新世纪、新山大、新机遇、新发展。山东大学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和己任,担承社会责任,致力学术繁荣,培育民族中坚,服务社会发展,探求科学真理,引领文明进步,全面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教育创新战略和人才战略,学校充满了青春和活力,一片生机盎然。合校五年来,我校稳步而顺利地实现了实质性融合,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学位点建设大幅攀升,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步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被教育部赞誉为“合校成功的范例”,2004年进入中央直管的副部长级大学行列。2005年8月22日,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签署继续重点共建山东大学的协议。
山东大学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和富有创造力的研究生。我校秉承“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校训,“山之魂,海之韵”的山大文化,弘扬“求真务实,开放拓新”的校风,致力于培养民族和社会的中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和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校积极拓展素质教育,大力吸引优质生源,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进行教育创新,实行了本硕连读和本硕博连读、公共外语、计算机实施分级教学,在全国高校首倡并大力推进“三种经历”,即第二校园经历、海外求学经历、社会实践经历,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山东大学具有雄厚的学术科技实力。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综合性、开放性、研究型大学的办学要求,坚持以“整体跟进、重点突破、以人为本、强化创新”为指导思想,突出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2001-2004年,我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509项,其中承担国家攻关课题30项、“863”课题72项、“973”课题37项、军工项目31项、重大重点基金课题8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共计320项,承担科技开发(横向)项目1330项;科技经费为72261.3万元、实到科研项目经费为53447.3万元,其中,2004年科技经费和到位科研项目经费分别为25380万元和16580万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166.5%和186.7%;共鉴定科技成果475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8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34项,在教育部公布的提名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中,连续4年获奖总数均列全国高校前三名。我校连续十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数进入全国高校前十位;近年来被EI收录论文保持在全国高校十位左右,被SCI收录论文的引证总数也进入全国高校前十名。我校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也呈现良好势头,应用技术成果转化率大于60%,形成了山大华特上市公司和山大鲁能、山大华天等40余家高新技术科技企业,为山东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山东大学国内外合作交流十分活跃。我校面向社会、面向海内外,构建了全方位开放式办学格局,服务地方取得重大进展。学校推动校地合作,特别是面向山东省和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开展科技文化、人才培养、社会建设等各种服务,近四年我校与地方、企业共签订科技开发合同1321项,与济南、潍坊、临沂等地市及鲁能集团、将军集团、浪潮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全面合作关系,在校内共建了20余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实验室等产学研基地,在校外建立了88个教学实践基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对接,搭建起学校科技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科技进步、地方和企业服务于我校人才培养的平台。学校积极推进校校合作,先后与 武汉大学等15所高校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启动了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互换培养(访学)、师资共享、科研合作等内容的交流项目,现已接收国内14所高校访学学生共1227人,派往国内9所高校访学学生共914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先后与美国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7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协议关系,与100多个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近5年共有2000余人次出国(境)访问、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及合作研究;接待短期交流、访问考察人数达2500多人次;举办国际大学校长论坛、“2002ICM国际数学家大会”卫星会议等国际或双边学术会议47次;参加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国际合作AMS等多项国际尖端科研项目;聘请长期专家127人次,短期专家近400人次;现有各类留学生近2000人,分别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在新加坡建有孔子学院;我校也是国内10所"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之一。
在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全面提升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经过“十一五”期间和更长时间的建设,到建校120周年之际,建设成为我国特别是华东地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开放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深厚的历史积淀融于创新精神的办学理念,使百年山大焕发出蓬勃的青春活力,成为海内外学子治学与成才的理想殿堂。

山东大学在哪个城市

还不清楚山东大学在哪里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山东大学在哪个城市”,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山东大学在哪个城市

山东大学本部位于山东省会济南市,详细位置为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而“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是该校的办学宗旨。

山东大学是几本

山东大学是一本,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

拓展阅读:山东大学简介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百余年间,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踔厉奋发,薪火相传,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6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东大学宿舍条件

山东大学宿舍为四人间,上层为床铺,下层为书桌,配有靠椅、书架、衣柜,宿舍有独立有阳台,卫生间,学校提供饮水机、纯净水,有公共浴室和开水间。

以上就是金博宝188官网整理的中国哪里山大 山东大学在哪里及详细地址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金博宝188官网。

与“中国哪里山大 山东大学在哪里及详细地址”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更多




联系我们-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金博宝188官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