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大学:九校联盟( C9 League ),简称C9,是中国首个大学间的高校联盟,于2009年10月启动。联盟成员是国家首批985重点建设的大学,包括轮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9所高校。
引子:
雨水挡不住大学们求职的热情。据《广州日报》报道 18日,寒雨虽下个不停,大学生求职的热情却一点也没有降温。经过新春假期,众多毕业生翘首以待的招聘会终于又开锣,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春季综合招聘会在
华南师范大学举行。两万多名毕业生在大雨滂沱中,撑着雨伞排着长队在各招聘点前应聘。其中不少去年忙着准备复习研究生考试的“考研大军”更是成了求职主力,但不少单位提前“撤场”却给他们的热情浇了冷水。共有400多家单位参加,提供的职位数接近8000个。
新华网西藏频道11月5日电(记者 尹鸿祝)日前,全国又有164名大学生加入大学生扶贫支教工作团的行列,他们将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5个省区市的23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扶贫支教工作。其中,北京大学的5名研究生和复旦大学的2名大学生首次到西藏支教。同时,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计划招募的180名应届毕业生和部分在读研究生工作也于近日结束,待公示后将出发支教。
……
刚刚跨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学姐学长们,或许心中仍怀着复杂的情感吧?兴奋,眷恋亦或是迷茫?那些已在社会中跌爬滚打多年的前辈们,脸上该已写上沉着与理智了吧?他们曾同我们一样过着难忘的大学生活,同我们一样面临过种种考验和抉择:恋爱,考研还是就业?那么,对我们这些依然彷徨着,无所适从的学弟学妹们,他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为此,我们集中文学院就业者协会成员以及部分热心的同学18人,利用暑期实践的机会随机走访了120位大学毕业十年以内的人,为我们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次了解就业形势,聆听“过来人”就业经历及心路历程的机会,解决我们心中的困惑与迷茫。
在调研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青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同时也有我们应当思考,并引以为戒的方面。为此,我对我们的采访活动进行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做了必要的建议解决方案,得到以下几点:
自我定位
有两种人会走两种极端,一种是给自己定位过高,以为自己名牌大学毕业,所学专业又热门,或是家境好,父母关系多找份工作不成问题,于是洋洋得意,自以为是;而另一种人则把自己定位过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抱希望。当然,这两种心态都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应当走出这两种极端,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
首先,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自己普通劳动者的身份。
本科生已不再是社会精英,既能走进大学校门大多数人的智商就没有多大差异,你并不比别人多多少,别人也不会比你强很多,要成为怎样的人决定权在于你自己,要学会取长补短,为自己增加资本,为自己创造机会。像专科生属于技术型人才,就应当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补充必要的理论知识;研究生属于研究型人才,具有较高的研究才能,但缺乏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需要在这方面有所补充;作为一名本科生,属于基础应用型人才,处于前两者之间,一方面在综合能力方面有优势,但另一方面,在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上不如研究生,而在技术才坐上又不如专科生,这就需要每个人把握好自己的专长,先求广博,后求精深,不断提高自己。采访中,我们感觉到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一方面是就业形势压力下的结果,国家、社会的发展,整个国民文化层次、文化素质提高,对人才要求的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国家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完善就业指导并明确提出大学生的正确身份定位为普通劳动者,这是十分有利的指导方针。
其次,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明白自己追求的是怎样的人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通常都要面临的一个选择: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就业,明确自己的选择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无疑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是十分仿搭重要的。我们采访的一位留扬工作的新闻专业女孩儿,她对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就十分清楚,她说,虽然考研对她来说并不难但当初还是十分坚决地选择了就业。对于不少人的不解,她解释说,选择留扬一是由于扬州生活环境闲适,适合自己生活,“绿扬城郭青山早大答绿水”十分惬意;二是觉得自己开朗的性格不适合搞研究继续深造,而热衷于社会新闻的采集,热点新闻的追踪。她相当自信地说:“我过去怀疑过自己文笔不好,但在工作中了解到新闻报道不一定要文笔好,而更注重逻辑性,深刻度,能让人一眼折服;而这正是我的优势。”
第三,要树立自信。
试想,若是连你陆慧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还后谁会冒险相信你呢?当然,盲目自信也是要不得的,所以重要的是要有自信的资本,如何才能给自己增加自信的资本呢?为此,大学里你就得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混日子,每天上上网,翘翘课,到考试之前才临时抱佛脚。有位文秘专业毕业的女孩,现在担任《扬州晚报》特约记者,月薪三千,她说和许多人一样,刚开始的工作都是打杂,这时的心态就很重要,因为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于是努力做着最基本的工作,踏踏实实,为自己积累经验,创造机会。她不怕实力不够,在校时她曾在报社实习,广电也做过一年,加上面试时表现不错,缺乏的只是一段时间的磨练而已。如今的她每天忙忙碌碌,工作充满热情,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良好的自信心和扎实的基础是她成功的法宝。
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做任何事都应当遵守的准则,是一切成功的必要因素。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青年大学毕业生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热情。据统计,约40%的青年人对现阶段的工作满意,他们这类人一般都有比较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并且怀有理想、追求和希望;他们乐于与人交流,展现自己,人缘很好;他们一般正在从事一件自己感兴趣的或是觉得适合自己的工作。
麻木,无所谓。这类人占采访总数的37%,还是相当大的比例。他们一般有颗固执的心,但却受到艰辛的生活和现实的残酷等等打击最后或是迷失了方向,或是挫伤了斗志,得过且过,过着单调而缺乏生机的生活。治疗他们的良药,是一个新的有希望的机会,是鼓励,是自信。
冷漠。这类人较少,占大约5%,他们常常拒绝采访,或是草草应付了事,对许多事他们似乎看得很透,不屑交谈,也不想倾诉,这多半是性格所致,但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优点,例如,他们常常拥有独特的见解,有自己欣赏或是感兴趣的事。真诚与热情的关心能够化解他们心中的冰山,大学生活中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建立融洽、热情的友谊对于这类同学有很好的帮助;学校里包括一些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也应多举办关于心理咨询讲座、联谊活动等。
怨天尤人。这类人所占比例大约为18%,他们常常埋怨自己的专业的不对口,工作不是兴趣所在,与上司或是同事相处困难,薪水太低等等,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他们会找各种借口推卸责任,缺乏主动承担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在大学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学会凡事依靠自己,有主见,不能总依赖别人;另外,学校和社会也需要加大对大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他们迈进社会大门前为其创造更多实践条件。
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
从媒体的报道中,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我们看到涌现出不少具有新时代“长征精神”的好青年,如西部支教计划下近三年里,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毕业生选择步入西部,奉献自己的青春,挥洒自己的热情;大学生“村官”的出现一方面是国家政策上的鼓励与引导,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大学生的组织政治才能……但是,我们在对青年大学毕业生的调查中也了解到不少问题。
首先,据我们的调查统计,只有5%的人“十分愿意参与类似深入贫困山区或是弱势群体,倡议环保,保护稀有动物等社会实践活动”,20%的人选择“愿意”,20%的人选择“不愿意”,另有55%的人选择“看情况”。他们中有人解释说,很多事我们个人起不了多大作用,他们也很无奈。
其次,对大学生任村官不少人持观望态度,理由是“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经历,很难展开工作”,对于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大学生村官“很难展开工作”,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的工作仍然存在不少有形无形的障碍,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这是社会和*应当关注的,但其二,“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经历”呢?也许有人会说,当村官不就是他们增加社会经历的最好机会吗?这没错,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如今的大学毕业生确实十分缺乏必要的社会经历,动手能力差,怕吃苦,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第三,面对热火朝天的新农村建设,我们不应当忘记:任何建设的核心——人才,所以新农村建设中同样最需要的是人才。但是,据我们调查了解,综合各种因素(工作待遇、工作及生活环境、经济条件、个人喜好以及工作前途),90%的人选择城市工作,仅5%的人选择“农村或是城镇”。毋庸置疑,为以后的发展前途选择城市也许没有错,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新农村建设中人才的缺乏和流失确实同青年大学毕业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关!
动手能力
在我们的调查中,面对“你觉得在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45%的人选择了“适应工作中灵活变通的能力,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操作不熟练”。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一位毕业于华中科技大的男孩,24岁,月薪6000,他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到他的大学生活,原来,他在大学期间就曾加入IBM俱乐部,不仅学到很多知识,还逐步开始获得不少开发技术的经验。他说“别以为上大学是来玩的,大学是真正学习的开始,别挥霍时光,不然你将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
从上述两例中,毫无疑问,只有社会需求的人才才有立足之地,而那些只会讲大道理什么事也不会做的人只会被淘汰。但是,青年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是如何产生又该如何解决呢?
我们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来展开,我这里所讲的专业不对口并非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所学专业与就业所用专业完全不搭界,而是,由于学校教育机制与社会需求的不完全一致造成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水平不一致现象。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教育仍为应试,并非应用型教育。如若是社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那就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口了。但这十分困难,因为教学计划,理论系统的确定赶不上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速度。
但是,这就是否与青年大学生自身无关了呢?也不是。学校难道完全没有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吗?其实还是有的。据我们调查显示,有30%的人“所在公司与高校有合作关系,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或是就业机会,高校为企业培养人才”。这些说明机会总是有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己。据我们了解,不少人在实习中马虎了事,*作风,在工作中偷懒,不认真学习技术。再说,我们对“动手能力”的理解也应当宽泛些,比如个人行事能力,对待客户的技巧,处理电脑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各类应用文,如合同、报表、论文的书写格式等等,这些都是动手能力的表现。我们高等学府中有不少过于关注毕业班学生的就业能力,忽视了这些能力需要在大学四年中逐渐积累,据我们调查了解,大部分低年级在校生不会主动关注就业信息和政策,很少写过正规的应用文、论文等。
当然,我们也不应当顾此失彼,动手能力的对立面理论知识等也是不能忽视的,毕竟理论基础是否扎实常常直接关系到性质的对与错。另外,除专业知识外我们也要补充其他专业知识给自己充电,社会需要综合性人才,例如英语,就是几乎所有英语和非英语专业都需要涉足的语言领域;而几乎所有大学生在就业面试中,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都是必要的。
磨合能力与团队精神
就如旋转中的齿轮一般,人与人的交往需要默契,人与事的关系需要和谐,然而,任何事物都并不是天生完美更不可能永远保持完美,或多或少会存在不和谐的因素,这就需要磨合,需要集体的力量——团队精神。青年大学毕业生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大多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缺乏必要的社会经历导致耐挫能力差,这山望着那山高;再如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步入社会后心理仍不够成熟,比较单纯等等。据调查,约有65%的青年大学毕业生仍十分难忘大学中“真诚的友谊,浪漫的爱情”;约有10%的人认为“与上司、同事之间存在沟通与交流上的困难”。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毕业生所表现出来的人际交往上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首先,初入新环境,由于对人、事、物的陌生,严重时甚至害怕,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与恐慌,一时无法适应,频频出错,如若再加上上级的训斥或是同事的嘲笑,就更加不愿配合工作,甚至反抗心理作崇下故意破坏工作。这种情况在出生农村和城市大学生身上有所不同,据我们了解,步入工作初期,来自城市的青年大学毕业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强,能够很快融入集体,并与上级、同事相处较好;而来自农村的就会有压力感,由于自信心的不足或是性格上的因素,他们往往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开始融入新环境,同时表现出越来越出色,这和农村孩子勤奋肯干,工作韧性以及磨合能力是分不开的。
其次,个性成为年轻一代人心中时尚的标志,他们更看中自己的与众不同,不赞成众人观点,不配合同事工作,虽然也有观点独到的时候,但大多是标新立异,他们对“团队精神”缺乏认识,不明白其实新世纪最时尚的工作精神就是团队合作,个人的力量总是微小的。
第三,人际交往方法上的欠缺,如缺乏与人沟通的主动和热情;在遇到误解情况下拒绝解释和宽容,斤斤计较。不过,在采访中,不少人表示,虽然与上级、同事关系处不好,但为了留住工作,积累经验还是会坚持下来,等到学习了真本事再“跳槽”。
心理素质
我们采访扬州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向丽老师时,她总结毕业生就业中心理问题包括这样几类:一是完全不敢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采取逃避态度。她认为这种情况一方面与媒体的夸大宣传有关,另一方面也表现出青年大学毕业生缺乏自信,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社会历练。二是对就业漠不关心,全由亲友一手操办。这种“独生子女综合症”与家长的纵容娇惯有关,缺少锻炼,没有行事的主动性;三是盲目跟风,缺乏主见,到头来一团糟。
在就业后,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在对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中,只有10%的人“非常满意”却由30%的人“不满意”;对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有27%的人选择“工作强度大,身心疲惫,与理想工作的差距导致心理不平衡”;而对工作中遇到不公正待遇时,有10%的人选择“运动、打游戏来发泄”,5%的人选择“独自默默承受”而不是主动面对解决,这些现象都说明青年大学毕业生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低,情绪不稳定;应当把心态放宽,不要高不成低不就,要先工作积累经验再择业,选择创业或者出国等。
采访中,有一位创业成功人士,毕业于南京大学,今年30岁,专业核物理,现如今是一家企业的CEO他认为青年大学毕业生缺乏历练,创业中存在以下三点问题:资金不足、经验缺乏、职业心理不成熟。不少人在遇到挫折之后,一蹶不振,成为“飘一族”、“NO一族”、“啃一族”,“惧怕创业失败”心理如挥之不去的阴影。他还说“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灿烂的,要好好珍惜,不仅要学习书本以内的知识,还要增加社会经验。”
心理问题是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重要阻碍因素,我们采访中不少例子让我们觉得它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学校加大对家长的教育指导,使学生走出父母的过分呵护,实现自我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大学中增开关于就业心理方面的选修课或者公共课,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前解决,以免影响学生就业甚至今后的创业。
诚信为本
职业生涯,最基本的是遵守职业道德,而职业道德中最重要的是以诚信为本。
在每年的新毕业生就业工作安排中,时常存在不诚信现象:如面试多家企业造成用人单位工作无法调整;工作中的频繁“跳槽”导致企业的危机;面对客户时采取的欺骗行为或是隐瞒态度……
在我们的调查统计中,约有20%的人有过“两次以上”“跳槽”经历,只有15%的人“还没有‘跳槽’经历”。在如何看待“跳槽”现象时,35%的人认为“是机遇也是挑战,也许可以改变命运,实现心中理想,所以不会轻易放弃”,只有10%的人选择“保持真诚之心,即使‘跳槽’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约有15%的人认为“现在工作难找,轻易放弃工作到时两头落空不是明智之举”。
诚信之本的丢失,不仅对于青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有根本的影响,甚至对以后的人生都会造成损失。我们国家教委已经十分重视诚信教育,社会也在呼吁诚信不可失,但重要的还是在从思想教育方面和教育机制上加大力度,对不诚信现象进行社会批判和惩处,让人们从思想上重视这种品质。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坚持以诚信为本,才是明智之举!
理财能力
财富是一种资本,拥有财富即拥有了创业的基本条件;但是,若是缺乏理财能力,那么你拥有的一桶金只会越来越少,而不会变成两桶,甚至三桶。
在美国申请绿卡就有一条规定,对于存款没有变化,长时间没有升值的,即使存款再多,也要考虑一下,因为这样的人没有理理财能力,不能给美国创造财富。
据我们的调查统计,约有30%的人存款很少,太多的钱花在享乐中,如购物,游戏,饭局等;仅有10%的人自认为“很会理财”。我们采访的一位服装店店老板,年轻时尚,且有品味,大学毕业后选择开衣店,她有自己的想法,“和很多女孩一样,我爱美,喜欢逛街*漂亮衣服,可是这样大的花消我承担不起,于是自己开店及赚钱,还过瘾。”由于她的经营有方,还能对衣着样式、颜色搭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回头客很多,生意兴隆;她说自己还*再保险公司,有时一个月的佣金都有上万。
现代社会需要有想法,有见识,多途径的创收方式,理财能力的高低越来越显示一个人的经济头脑,发展前途和心态。现今大学生由于独生子女居多,普遍存在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有着严重的攀比风,有不少人刚刚进入大学就要求父母*mp3、mp4、手提电脑等忽视了父母赚钱的艰辛,存在不少“月光一族”。就业后的大学生也常常花钱没有节制,因为不会理财而没有积蓄,让父母十分操心。这和我们中国大多数父母溺爱孩子,缺乏对孩子的理财教育有很大关系,这样的溺爱已经影响了他们的成长,我们应当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国外不少家长的教育方法就值得借鉴。例如,国外有家长在孩子刚刚懂事就为他们树立理财观念创造条件,如为他们设立自己的账户,鼓励假期中*打工等等。此外,学校的教育也十分重要,学校应当适时开展培养学生理财能力的教育,并积极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理财能力。
你的串号我已经记下,采纳后我会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