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许多人天天嘴上喊减肥,但几年了依然维持着原来的高体重,跑步机除了吃灰一次都没有用过;职场员工每年初都信誓旦旦地制定计划,但计划制定了就完事大吉了,真正能执行的人寥寥无几;许多家长、学校老师每次开学都会让同学们列出学期目标,成绩达到多少分?考进全班第几名?但真正能达到的学生没有几个。
其实,我们都觉得自己生活中至少有一个方面需要提高或改变,无论是让老板刮目相看,还是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还是精进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我们想做得更好,甚至也尝试了,但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到位,更让人无语和沮丧的是有时会反复的失败。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条留言:“为什么我想要的人生目标总是遥不可及?”一个特别茫然无助的发问,于是下面有人回复:“树立一个一个小目标,最后是大目标,毅力是关键。”
这个回复,几乎是所有人心目中的标准答案,但也确实是一句最正确的废话!
为什么?他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你不清楚,他的目标是什么你不清楚,他为什么制定目标你不清楚,他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你不清楚,你凭什么就知道他应该怎么做?
你肯定会问:那什么才是实现目标乃至成功的正确答案呢?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成功,动机与目标》,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很喜欢这本书,因为作者关于目标的所有理论和方法都是基于大量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和实验,理顺了很多与目标的来龙去脉有关的事,帮我们理解了目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如何让一个目标有效落地从而实现目标?
本书作者是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她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动机学科学中心副主任,多次在权威学术杂志以及BBC、《哈佛商业评论》等重量级媒介发表学术成果。这本书就是脱胎于她最新的关于动机与目标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于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一、你是进取型思维,还是防御型思维
《成功,动机与目标》这本书中说: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引导你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人目标需求不同,即使针对相同的目标,看待目标的角度、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落实方式也全然不同,主要有进取型思维和防御型思维两类。
那这两种思维有什么不同呢?
什么是进取型思维?
进取型思维是一种理想状态,以获得成就为侧重点来理解目标,这种目标的本质是“收益最大化”,避免错失一切成长的机会。
书中作者列举了她1周岁儿子学走路的事例,她老公就是典型的进取型思维,对她丈夫而言,帮助儿子学走路是种成就,是要通过走路这件事让儿子得到进一步成长、获得新能力,比如儿子在学走路的过程中,丈夫会放任孩子去爬高爬低,包括征服楼梯,他的目标侧重点是成长。
什么是防御型思维呢?
防御型思维是一种保守状态,这种目标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住本钱,侧重点是“我应该做什么”为目标。 在帮助儿子学会走路上,作者就是典型的防御型思维,对她而言,帮助儿子学走路首先是确保安全,在学走路的过程中,远离可能的各种危险,不能让儿子因磕碰、摔倒而受伤,她的目标侧重点是避免损失,而不关注有没有获得成长。
作者和丈夫在帮助儿子学会走路这件事情上,虽然目标一样,但由于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理解这个目标,所以帮助儿子的方式、达到的结果完全不同。
我们发现: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同时拥有进取和防御两种思维方式,但每个人都有一个主导目标,有的人侧重于进取目标,有的人侧重于防御目标。
那有人会问,到底进取目标和防御目标是如何形成的呢?根源是对需求的不同来决定。
书中提出了这样的理论:“进取”与“防御”目标均来自人的普遍需求,就是被爱与安全的需求,因为人对抚育与安全需求是与生俱来的。
“进取”目标,重在追求成就,为了得到爱,目标是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使自己获得爱与归属感。
“防御”目标,是避免犯错,为了得到安全,目标是成为该成为的样子,不要让别人对自己生气、失望,能平和、有保障地活着。
这种不同,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对我们奖惩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比如,小时候当你拿着95分的试卷回家时,进取型的父母会给予表扬,表示出骄傲和亲昵,当成绩是59分时,父母会有点遗憾,不表示亲昵,你就会明白达到父母的期望值才会得到所需要的爱,于是你学会了让自己不断进步。
而防御型的父母,考得不好就惩罚,考得好了不惩罚,你就会明白把事情做好才可以获得安全和保障,于是学会了怎么样避免失败。
由于目标满足的需求不同,进取和防御目标在面对正负面反馈时的动力增减也呈现出相反的趋势。
进取型目标,试图获得成就,动力来自于成功的渴望,所以在得到正面反馈时,比如,获得表扬和赞美时,成功渴望越强,就越有动力,而在得到负面反馈和自我怀疑时期望值和动力会下降很多。
防御型目标,试图寻找安全,动力来自于警觉,是一种避开危险的愿望,越是有负面反馈和自我怀疑时,就越感受到危险,警惕性就越高,反而动力剧增。
因此,针对目标不同的思维方式,如何进行反馈也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否则就是适得其反。
通过以上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分析,我们明白:制定目标首先要了解你自己是进取型还是防御型思维方式,你可以尝试针对一个目标,去分辨自己理解目标是通过“得到”还是“失去”的角度来进行判断。
因为,你只有正确的识别出两种思维方式,你才能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目标,也才会增加实现目标的概率。
二、制定目标要做好三种“权衡”
一个目标能不能达成,取决于你对目标如何定位,以及达到目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目标会影响他在目标执行过程中的兴致和趣味,也就是说不同的目标不光决定你的动机有多强大,而且能影响到你的情绪,最终决定你面对困难时到底能坚持多久。
因此,要实现目标,必须制定正确而合理的目标,要做到三种“权衡”。
第一种:权衡你的理想目标是绩效目标还是精熟目标
一个人对理想目标的设立分为两类: 一类是注重表现类的目标,叫绩效目标,这种目标注重特定的结果和表现,目的是体现自我价值感,就是想证明自己聪明、有才、有能力,优于他人;
另一类是注重成长类的目标,叫精熟目标,这种目标注重长期表现,聚焦进步和成长,目的是获得能力提升,用是否进步、是否学到知识和技能来评判自己。
绩效目标由于是想证明自己是“最好”这样一个特定结果,往往会更努力,成效也最显著。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比较简单时,可以侧重于“表现”来设定目标比较有益。
但当你追求绩效目标时,容易成为“自我应验预言”的受害者,也就是在面对困难时,一次失败可能就会觉得自己不行,灰心意冷,于是停止尝试。
精熟目标由于着重于自我提升而不是自我肯定,所以精力聚焦于尽最大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上,轻易不会放弃。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比较复杂而有难度、需要持续坚持时,可以侧重于“进步”来设定目标比较有益。
比如,你在公司争取到了一项新业务,面对这项工作,如果你把它作为学习技能、积累经验的机会,你会很享受这个过程,而且渴望寻求别人的帮助获得成长,而且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沮丧程度会轻一些,不会成为情绪的奴隶。
如果你把它看作获得领导认可、升迁的机会,可能你就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因为你羞于启齿,怕别人指摘你的智力和能力。
绩效目标和精熟目标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还是请尽可能将“表现”目标转换为“进步”目标,当你把重点从“能证明什么”转为“能学到什么”时,你会拥有更多的收获和快乐。
第二种:权衡目标是你真正渴望的,还是来自于外界?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说,人类最强的动机和最大的满足感来自于自己的选择。自己渴望的目标会带来一种特殊动力——内在动力,这是一种为事物本身价值而做事的渴望。
所以设立一个目标时,要追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目标是你自己真正渴望达到的,还是来自他人的价值评价体系或者外界强加于你的?
要知道一个目标无论能不能实现,首先要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一个在乎外在肯定的目标不仅不会使你快乐,还会干扰你对真正有益目标的追求,从而降低你的幸福感。
最近听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子特别聪明,从小就喜欢组装、拼装设备器材,家里的所有的机械物品都被他拆装过,而且学习成绩很好,于是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他跟父母说:想报考汽修专业院校,想到别人开上自己改装满意的汽车上路,他的内心就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但父母说:一个学霸去上一个大专还是修汽车的,太丢人了!于是他不得已放弃自己的爱好,考上了
清华大学另外一个专业,但大学毕业后,他又重新参加高考,再一次选择报考了汽修大专院校,后来专门干起了汽车组装这个行业,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因此,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正确的生活,除非是自己想要的。目标也是如此。
那如何判断一个目标是否正确,也就是你真正渴望的,需要满足人的三种基本需求:关联感、胜任力和自*。
关联感,爱与被爱的渴望。当你追求的目标是建立或巩固人际关系以及回报社会时,你就会从这种关联感中获得爱与归属的需求。
比如,我们加入一个社群,与人共同探讨和交流,我们能从新关系中受益。
胜任力,提升新技能。当你追求的目标与个人成长、从经验中学习以及提升新技能有关时,你的好奇心、与生俱来的学习欲望以及克服困难的动力就会增强。
自*,是内在动力的源泉。当你追求的目标是自主选择的,比如源于自己的兴趣、理想或擅长的,而不是被强迫执行的,或被奖励所控制的,当人感觉自己掌握着命运时,会更有动力,更加成功。
因此,当我们的基本需求被支持时,“内化”才会生效。如果一个目标被“内化”,你会得到因内在动力增强而带来的更强的创造力,深入的分析能力,更强的工作渴望。
第三种:权衡好目标是不是有效?
许多人目标没有达成,首先是把愿望和目标搞混了。愿望,泛指心中期望实现的想法,是一种欲望,比如“我要做得更好”“我想减肥”。
而目标,是指通过努力和步骤方法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比如“我要减到100斤”。
许多人感觉自己立了不少目标,但没有把愿望转化为真正的目标,没有这个转化,愿望就仅仅停留在“希望能够实现”的层面,就像“我想到南方旅游”,如果计划仅仅停留在“想”这个层面,你最终哪儿也去不了。显然这种目标是没用的。
什么是有效的目标呢?
心理研究发现,具体又有难度的目标比模糊或过于简单的目标更能激发优异的表现,而且差距特别明显。因此,有效目标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具体化。
比如“我要减肥”“做到更好”,显而易见这就是一句废话,说法太模糊,目标如果不具体化、数字化,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设定具体化的目标,可以让你清楚地知道成功的样子,也能使你自始至终保持动力。
《请用数据说话》这本书中,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选手一郎说,他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每年完成二百次安打,而没有以安打率为自己的目标,而是把安打数设定为自己的目标,就是为了消除自己的逃避情绪。因为安达率是可以通过减少安达次数来实现的,比如你一个赛季只进行一次安打,成功了,那安打率就是100%,但一赛季就一次,对一个职业棒球手来说这显然是不够的。
目标不明确,我们会很容易向疲惫、无聊妥协,而具体的目标,就无法欺骗自己。
二是困难化。
也就是任务要艰巨。《成功,动机与目标》中指出,一个对将近3000名联邦职员进行的调查中,那些认为自己的工作有挑战性、自己和同事被高标准要求的员工都是年终评估成绩最好的。
因此,设定目标的时候要尽量高一点,难一点,要尽量超过现在的能力。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在有一定压力的情况下,人才会有动力真正去改善自己,去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直面全新的事物。
三、学会这“三招”,让目标有效落地
很多人认为目标达不成,最常见的错误是因为不知道正确行为,但问题往往出在执行这一步,比如可能我们使用的方法不当、没有经得起诱惑、拖延、没有信心等。以下三招,帮助我们让目标有效落地。
第一招:制定简单有效的计划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不做准备,就是在准备失败。动机学的科研成果显示,没有什么比计划更能战胜破坏目标的因素了。 就像目标一样,并不是所有的计划都同样有效。那什么是有效计划呢?
一个有效的计划就是“建立执行意图”,实际上是一种“如果……就……”的计划方式,其中包括行动的细节、时间、地点以及方法等。
比如:我要减肥,那就要在计划中列出细节:第一步,把“少吃”改为“每天摄入热量不超过1500卡路里”;第二步,“多运动”应该改成“每周一、三、五上班前去健身房锻炼一个小时”。
换一种说法就是:如果已经吃1500卡路里的食物,我就不能再吃了;如果现在是星期一早晨,我就要上班前先去运动。
再举一个事例,为了防止自己每周忘了给老爸打*,我制定了如下计划:如果是周六午餐后,我就给老爸打*。每当周六吃完午饭,我就记起要给老爸打*,把吃午饭这个必然事件和目标事件打*建立起链接。
“如果……就……”的计划方式为什么有效果呢?作用有三点:
一是当我们决定了行动的细节,比如时间、地点和行为时,计划会为情景或暗示(如果)与既定的行为(就)之间搭起桥梁,我们很容易把它们建立起联系。
二是这种情景或暗示(星期一早晨)建立联系后,很容易在我们的脑中被激活,于是大脑会下意识地搜索与环境中任何与如果相关的情景。
三是久而久之,这种计划会在脑中下意识的启动,成为自动化的程序,不再消耗我们动力资源——*力。就像我们每天开车下班,进入车内后我们会发动汽车,然后开车往回家的路上走,即使你不用有意识地去想,你也会知道回家的路,甚至在路上你还可以一边开车一边跟别人聊天。这种自动化的程序,已经成为下意识行为后,这就是习惯成自然的魔力,那达到目标,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第二招:注意环境中触发点的营造
有一项研究发现,在一家食品店播放法国音乐的时候,大部分人会购*法国红酒;播放德国音乐时,大部分人会购*德国红酒。改变背景音乐,就能激发消费者产生不同的联想,从而影响*。
可见,环境因素能触发潜意识对人消费行为的影响。同理,环境中与目标相关的文字或图像也可以成为对目标执行的触发点。
首先,要在环境中*目标执行触发点。比如,我为了减肥,会在家里贴到上许多比基尼美女的照片,当我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我就想起自己正在减肥,拒绝美食诱惑的定力会增强好多。比如在办公环境中,我们可以贴上印着“团队精神”“敬业爱岗”等字样的励志海报,在你的卧室里可以贴上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
你可能以为自己不喜欢这些,以为自己视而不见,但你的潜意识早已被它影响了。
除了一些文字、图像等工具以外,那些和你亲近的、想让你做这件事的人,同样也会成为触发我们的目标形成。
比如,当某位领导对你要求非常高,而且非常器重你,当你想到他或看到他的时候,会把这位领导和你的高成就联系起来,使你更加努力工作。
《成功,动机与目标》中指出:通过研究发现,即使是陌生人也能成为我们的目标触发点,心理学家们把这个现象叫做“目标感染”,榜样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目标感染”鼓舞着我们。
除此以外,我们所处的圈子也很重要。刘同在《谁的青春不迷茫》中说:你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圈子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社群,或者再接地气一点就是微信群,如果我们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就去接触圈子中同频的人,有共同目标的人。
若你想保持实现目标的动力,就让你的环境里充满提示和触发点,通过这种触发,能使你的潜意识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工作。
第三招:做好自我监管
在追求目标的路上,不得不承认我们总是喜欢拖延,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影响,原本要做一件事总会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把失败归咎到错误的原因上,其实,我们要想成功达到目标,最需要做的认真做好自我监管。
首先是做好进度反馈。
作者在书中指出:如果你根本看不清自己的进展状况,那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目标的。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缺少了反馈,动力机制迟早会停止运转。大脑在处理有关目标的信息时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减少差异。比如说,我的减肥计划是每天瘦半斤,每天两次量体重,但我过了5天一直没有量体重,这时,如果你没有及时监控自己的进展,大脑就接受不到关于进展出现差异的任何消息,它会认为一切正常,于是动力机制就会慢慢消失,那我的减肥计划很可能就半途而废了。
其次是立即行动。
作者指出:你很想成功的信念只占成功因素的20%~30%,反过来说,我们为目标辛勤的付出,但却有70%~80%的可能半路遇上程咬金。那问题出在哪里?就是延迟行动。
比如,我们早晨起床、吃早点、送孩子上学,然后一看表离上班还有20分钟,你会怎样安排时间?其实很多事、很多目标都能填满这20分钟,比如,你可以阅读一本书,打扫房屋,或者是写篇日记,但如果我们不知道要把时间分配给那件事,于是权衡半天以后,20分钟时间已经过去。因此,无论是这些碎片化的时间,还是大块的时间,如果有相应的目标的话,就请把握当下,立即行动。
第三是用好*力。
对目标的追求,需要保护,即使是在动力强劲时。就像减肥时,看见一块巧克力蛋糕会同时触发两个目标——吃与不吃,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力,它的任务就是把“吃”这个无关的“无赖”拒之门外,心理学家称这种机制为“心理盾牌”。 但*力像肌肉一样有极限,用得太多会疲惫,需要通过休息来恢复。当然,“*肌”也像肌肉一样,我们可以通过锻炼来提升自己的极限。
除此以外,利用前面所讲的“目标感染”方法也可以增强*力,比如一个举着杠铃的人想到*力强的朋友比想到*力弱的朋友能举得时间更久。
但降低对*力需求的绝佳方式,就是停止于开始前。比如,你的目标是改掉无时无刻刷*的毛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非必要的情况下,让*远离你的视线之外。
最后一点,就是无论你制定了什么样的目标。但最好不要同时进行两件需要强大*力的事。
研究显示,戒烟时为了避免常见的体重徒增,而去刻意减肥的人,在吸烟和减肥这两件事上都会失败,而一次做一件事情更有效。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是很简单的事,只要方法正确。
作者 | 郝亚洲 刘永选
编辑 | 葛帮宁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 编者按
特斯拉模式和丰田模式,谁更适应这个时代?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至少从目前来看,特斯拉暂领*。
其一,通过降价,特斯拉已经在成本、工程和科技三大创新层面,几乎对所有汽车*商都形成降维打击,时代在此产生了新的加速度。
其二,一边是丰田汽车换帅,份额下降,利润下滑;一边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发布将耗资10万亿美元的秘密宏图3(master plan第三篇章),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三,尽管丰田汽车仍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商,但特斯拉单车净利润已经是丰田汽车的5倍。
以丰田为名的丰田模式几乎主宰了当今*业。那些曾经助推丰田汽车成功的因素,现在会成为阻碍它转型的最大障碍吗?时代转换背后的产业内涵是什么?
为此,管理咨询顾问、曾担任《中欧商业评论》执行主编的郝亚洲,与《清华管理评论》资深编辑刘永选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帮宁工作室略作编辑刊发。更多内容可通过小宇宙或者Podcast订阅“管理派”阅读。
▍“丰田预测未来,马斯克创造未来”
刘永选:第一,马斯克经常谈到使命、人生的意义、存在的目的,这很重要。我们现在要解决卡脖子问题,怎么解决?需要巨大的投入、长期的努力和强烈的使命感。中国需要像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从社会与历史维度思考企业的存在意义,做一些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情。
第二,马斯克能发现第一性原理,因为他是超人吗?我认为不是,他也有一个认知过程。有人问他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他说是“确保有一个纠错反馈循环”。他发邮件给员工,强调当他做出指示时,只可以有三个反应,第一条就是,回信指出他哪里错了。
超人也需要他人的帮助。特斯拉对那么多事情重新思考、重新来做,不可能是马斯克一人之功。与其想着自己成为超人,不如打造一个卓有成效的组织。现在有些人还不是超人,却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而马斯克能保持“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
第三,马斯克其实不是在预测未来,而是在创造未来。丰田是在预测未来,像大多数成熟大公司一样,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丰田抢占了很多跑道。马斯克把专利开放,让大家一起来玩,把电动汽车市场做起来。
这个过程中,让市场、赛道、技术路线、标准具有合法性,成为共识。最后逼着一开始认为马斯克错了的人,也都来玩这个游戏。专利制度,并不是理所当然,谁说不能被打破?这不单纯是技术创新,马斯克是在重新定义现实。
马斯克是一位魅力型领导,这种领导在汽车行业出现过,那就是亨利·福特(Henry Ford)。当时福特的影响力相当于今天的马斯克,他定义了汽车和汽车生产方式,引发广泛的经济、社会影响,直到现在还在影响马斯克。
后来,通用汽车进行组织创新,艾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Pritchard Sloan, Jr)是管理大师,但不是魅力型领导。
对于魅力型领导力,过去持批评态度。魅力型领导者具有很大的作用,但也可能导致很大的问题。马斯克启发我们重新思考魅力型领导在特定情景下的作用,在重大变革时期、突破性创新、行业塑造、创造未来,魅力型领导者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当然,随着魅力型领导越来越多,我们依然要保持警惕。
郝亚洲: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马斯克几乎从来没有否认旧东西,也很少谈论颠覆。我们谈论特斯拉模式和丰田模式,到底是升级还是颠覆,这个问号很可能就不在马斯克的脑袋里。
很多人热衷用特斯拉模式去对比丰田模式,但马斯克自己就说过,没有丰田就没有特斯拉,在特斯拉确立新的生产体系之初,丰田给过很多帮助,包括资金和工厂管理等。
马斯克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第一性原理是思维方式,即一切都可以重新做一遍。重新做就意味着,要从旧东西里寻找合理得以保留。核心价值是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马斯克的理想是让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这其实扩大了人的行动能力和思维边界。这里有一种宏大的宇宙观,那就是我们不属于地球,而是属于银河系,属于宇宙。
马斯克是个不折不扣的开源主义者,这是1990年代纯正的黑客精神。他为什么退出Open AI?他不希望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封闭模式,这也是他诟病ChatGPT的一点。马斯克希望玩无限的游戏,而不是有限的游戏。
▍“特斯拉在丰田跑道上起飞”
刘永选:我认为特斯拉是丰田的延续,在丰田跑道上起飞,并且插上了数字化翅膀。特斯拉工厂产线上部署了传感器,可以收集数据,进行优化,实现自动化,接下来再重复这个循环。
生产线成为一个学习、进化的整体,这是敏捷开发的玩法。特斯拉像开发软件一样开发工厂。汽车通过下载软件实现新功能,汽车和工厂可以持续开发,快速迭代。这就能理解为什么特斯拉进化得这么快。
敏捷开发怎么来的?提出者明确说过,重要思想源泉就是精益生产,很多理念都受到精益生产的启发而形成。精益思想又怎么来的?来源之一是PDCA,这是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提出来的,他的朋友兼弟子戴明进行完善和推广。
精益思想从*领域走向软件领域,现在又回到*领域。从这个角度,特斯拉模式是丰田精益思想的延续,是精益思想在数字时代的绽放。也许未来工厂完全不一样,但精益思想会继续留在工厂里。我们看到,一个思想穿越不同时代,仍在发挥它的作用。
现在经常讲人机共处、人机融合,从人机关系出发,可以发现丰田与特斯拉的不同之处:一个关注点是人,一个关注点是机。美国从建国开始,就有技术崇拜,美国企业关注点是机。日本发生过“勤劳革命”,形成偏向于利用人力资源的传统,更少依赖机器和资本。
而且,丰田在1949年因为裁员引发工人*,创始人丰田喜一郎(Shoichiro Toyoda)引咎辞职,大野耐一(Taiichi Ohno)成为装配总经理,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不减员的情况下,提高效率并实现大规模生产,由此,精益生产方式这一创新开启。
丰田把“自动化”里的“动”字改了,造了一个字,为人+自动化,也就是人机结合。虽说是人机结合,但起主导作用的是人。技术上,丰田一直比较保守,经常让参观者感到惊讶和疑惑。
曾有一位记者在参观时问,丰田为什么不采用像竞争者那样的机器人?丰田的回答是,机器人有许多局限性,它们无法思考,没有感觉。而作业人员了解顾客想要什么,能从顾客角度思考如何完成工作。
现在已经不是这样。我们看到AI的持续进步,看到AI的强大。人会思考,机器也会,而且在不少事情上,它学习更敏捷,更强大。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说,丰田是会思考的系统,丰田靠的是通过人的智慧进行持续改善,而特斯拉则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加速学习,可以持续开发。
我通过两个场景来呈现。在丰田,当生产线出问题时,每个人都可以拉线叫停,你可以说“停掉”,但不能说“停止”,因为“停止”是被动的,不反应人的主观意志和智慧。丰田这么做,是为了创造集体学习的机会,很是可敬,但这个“慢即快”的学习逻辑,在数字时代无法成立。
看看特斯拉,如果出现零部件缺失情况,系统在数十秒内就可以通知设备或工人跳过,在后面合适的地方再接入,根本不用停线。
郝亚洲:我对丰田和特斯拉关系的理解。第一,特斯拉模式的底层是丰田的精益思想,但对标的是福特。第二,特斯拉在底层之上还架构了一层东西,那就是硅谷精神。
特斯拉充分利用工程创新去降低成本,把电动车价格不断下探,十几二十万能*一辆高度智能化汽车,这不可想象,这也是福特当年的效应,一个全新大众消费市场崛起。
重要的是,特斯拉带来的是一场消费端的平权运动。内燃机汽车构造对用户来说是黑箱,厂商说什么就是什么,电动车就像*,一切都可以数据化,一目了然。
我认为特斯拉在历史上的坐标是福特,他带来了一场消费革命,消费革命的出现必然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在这个层面,特斯拉被称为“特斯拉主义”也不算太过分。
但特斯拉在生产*环节是丰田精益思想在数字时代的绽放。准确来说,人类*业整体都是精益思想的底层逻辑,任何*业都离不开它。精益思想来源是什么?反对muda,这是日语,浪费的意思。按照福特模式,大规模生产流程会产生很多浪费,丰田家族认为减少浪费,价值就会提升,因此有了“持续流”和“拉动”的概念。
从用户端开始倒逼,需要什么就用什么,用看板手段作为协调。特斯拉推崇生产超级化,其实就是超级节俭,利用最新技术应对资源短缺;超级灵活,可定制,以应对需求的波动和多样化;超级连接和开放,以产生协同价值。本质还是精益思想。
千辛万苦把孩子送出国,回来也只领着几千的月薪,这部...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也提高不少,人们不再将吃饱穿暖作为第一目标,越来越重视教育了。毕竟,现如今是网络信息时代,有了良好的教育,才能学到更多知识,可以培养出更有文化更有能力的后代。
而哪里又有高质量的教育呢?在我们中国,毫无例外,最高的大学学府莫过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了,但是很多家长,内心还是认为国外的教育比国内更优质。的确,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中国目前还是太过重视以及实施应试教育了,这让许多学生苦不堪言,而且从某些层面上可以说,有点影响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挥以及忽视了动手能力。
千辛万苦把孩子送出国,回来也只领着几千的月薪,这部分家长内心怎么想的?最近,这个问题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与讨论。可以说,中国的教育方式和国外还是有挺多不同之处的,我们主要是在书面,而国外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则是解放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因此,众多我们熟悉的品牌企业创造者来自国外。
也正是如此,这部分家长才费劲力气,将自己的小孩送到国外,他们除了想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之外,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更多的还是希望孩子能够接受与国内不同的教育理念。或许,几年过后,他的创造力能给他带来的远不止这几千块呢?但是,我们也得量力而行,千万不可崇洋*!
服装设计学校排名
同学是想去国内学校还是国外设计院校呢?
一、国内高等服装院校
1.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2.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3.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原中国纺织大学)
4. 大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5.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6.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7.
中国美术学院
8.
鲁迅美术学院
9.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艺术工程学院
10.
四川美术学院
11.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12.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13.
浙江科技学院
14. 东北电力学院艺术学院
15.
湖北美术学院
16.
温州大学艺术学院
17.
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18.
中原工学院
19.
天津工业大学
20.
广州美术学院
21.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22.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23.
吉林艺术学院
24.
天津美术学院
25.
西安美术学院
二、国外服装设计院校
1、英国
伦敦时装学院 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
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 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皇家艺术学院 Royal Academy of Arts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 Glasgow School of Art
2、美国
帕森斯设计学院 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
时装技术学院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普瑞特艺术学院 Pratt Institute
芝加哥艺术学院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罗德岛设计学院 Rhode Island School for Design
奥蒂斯艺术和设计学院 Oti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萨凡纳艺术和设计学院 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德雷赛尔大学 Drexel University
3、比利时
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服装系) 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Fashion Department)
4、法国
ESMOD 巴黎高等时装学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私信盖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考mba 怎么准备?
一、择校
结合自身的需求与学历工作背景选择一所最适合你的学校!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很多学校有提前面试,有的学校则没有提前面试,直接报名即可。北京地区为例,清北必须参加提面,通过之后才能报名联考!
内在需求:就是比为什么要靠MBA?求学目标是什么?想通过读MBA收获什么(学历提升?名校光环?打破职业瓶颈?学习系统的知识?扩大人脉圈子?未来要在哪里发展?未来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外在制约:
自己的学历背景(专科?成人自考本科?统招本科?211?985?硕士?等)
能承担学费?
自己的工作经验及管理经验(公司所在的行业,职位,管理人数,年薪,项目经验等)
如何去择校欢迎留言咨询,亦可加微信,微信随时在线!
二、准备提面(如果你选择的学校)
A 了解提前面试
提面的时间各个学校不同,持续的时间不同,建议参加前期的提面为佳!为啥那么参加前期的呢,准要是有以下优势:1.前期准备面试难度稍低;2.可选择的学校多;3.积累面试经验。
北京地区为例,一般年后4月有的学校就开启提前面试了,一直持续到11月(
中国人民大学2020最后一批提面时间为11月16日,此时联考报名已经结束,现场报名也已经结束!)。
B 提面流程:登陆目标院校MBA项目中心注册账号-填写申请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材料一般是个人信息+申请短文,申请短文要谨慎填写,这很有可能影响你的材料是否通过,是否有参加提面的资格。每个学校同一年只能申请一次同专业的提面!举个例子,你申请**大学2021MBA第一批的提面,材料审核没有通过,那么你就没有机会再次申请当年此大学MBA后面批次的提面,当然大多数的学校还是可以参加联考报名,北京地区清北除外,人大等学校需要拼分,分数要高出国家线,甚至高出非常多,但是还要参加复试的面试。
C 提面真的很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其一,多数学校分数相同提面通过优先录取,这就相当于给自己吃了一颗定心丸!其次,部分学校提面通过的同学可以减轻笔试联考压力,提面通过通过国家线录取,未通过则需要多考10分甚至更多!其三,掌握更多主动权!其四,提面的录取名额远远多于正常批(前提是学校有提面)。
D 如何准备提面
1.了解已经获得提面资格的学校的提面流程
时间节点,地点,签到地点,面试地点,面试形式等。
2.提前了解提面的形式
一般分为个面,组面和混合面(混合面就是个面+组面),直接面试还是笔面组合(北京地区为例,20北京农大就是先笔试后面试)学校会有通知!
3.准备个人面试常问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要考MBA?为什么要现在考MBA?为什么要考本学校的MBA?职业目标?未来规划等等,在准备一些压力面试相关的问题即可!
4.组面可以看一下案例,学习如何分析?自己一定要清晰知道,组面考查重点
5.梳理自己的工作经历
如项目经验有无创新案例,为企业解决那些难题或则带来哪些效益提升,如何做的等等;
管理经验(关键词: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结合考查的要点去准备!
6.梳理行业知识
7.检查自己的申请短文,有没有漏洞,很多的面试问题都是结合你的申请材料提出的。
8.准备一个精简的自我介绍!
整理文稿并背下来(北京地区20年提面个别学校很多人没有用到)
三、准备笔试联考
1. MBA联考考什么?
统一联考考试科目:两套卷,满分300分
综合卷200分(数学75分,共25道选择题;逻辑60分,共30道选择题;写作65,两篇)
数学:考的是初等数学,大的分类两部分:
1.问题求解:15*3’=45’;2.条件充分性判断:10*3’=30’。
数学中,虽然是两种题型,但考察的知识点是一样的。按照历年出题的频率,占比较高的模块分别是应用题、几何、排列组合概率,占比较少的会有数列、代数表达式、函数、方程不等式等。
逻辑:分为形式逻辑,论证逻辑,推理逻辑。
写作:两篇
1.论证有效性分析,也就是找漏洞;2.论说文。
英语卷100分
完型 20题*0.5=10分;
阅读 25题*2=50分,其中PartA老题型20题,共40分;PartB新题型 5题共10分;
翻译 一篇15分;
写作10+15=25分,一共两篇,复习时,套模板就可以啦!
2. 如何复习?
不管那个阶段,总有有很多人问我,1-6月老师,我现在准备笔试是不是早了?6月至考前,学员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我现在准备是不是晚了?
敲黑板!!!记住一句话:千篇一律的答案并不是适用于每一个人!人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目标学校的分数要求不同!怎可一视同仁用同样的答案或者是同样的方案?
在职考研的人一般都是工作有些年头的考生,基础早就忘光了,毕业时间越长,学习的难度就相应变大了!建议提前开始复习,并不是说从一月份开始每天学到12点,前期打基础,利用碎片的时间去学习知识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功,做到了解考试考什么适当做题掌握考点,并且保持学习!很多人1-3月就开始准备了,但是到11月真题都没有做完!有的人9月开始准备,考前真题刷了三遍!
2.1 拿逻辑举例,考点较少,但是仍需重视
5月之前基础阶段:
了解考试特点及形式,学习掌握基础知识,了解考试考啥?怎么考?形式逻辑的公式有哪些,论证逻辑解题技巧,推理逻辑的题型是什么?等等
6-8月 强化阶段:
专项训练,保障做题数量,熟悉解题技巧,提升解题速度!分模块去做练习,每次批量做真题,比如每次做题30道,提前适应考试套卷!
8-10月 真题阶段:真题套卷
11-12月 冲刺阶段:参加模拟考试,总结归纳,搞透搞懂(真题搞透了其实对于多数MBA考生来说过线分逻辑就够了),真题的要求一定是搞懂,而非作对即可!
数学和英语考点较多,准备的越早越好!还是一句话,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目标分数有不同的复习策略,越早复习,后面的压力越小!很多人跟我聊天,三月本想着时间还充裕,下个月在开始,结果一下子下到10月还没开始!总想着下个月就能不忙了,但你会发现下一个月依然很忙!越到后期复习的压力越大,光是英语单科很多人为单词头疼的厉害!
2.2 英语
1-4月:词汇
学习计划:找一本词汇书,或者拿大纲词汇表,每天150-200个,1个月完成,重复3个月,扫清词汇障碍。
推荐用书:随便。因为背单词这件事儿,过来人都知道,关键不在书,而在坚持。市面上有很多词汇书,随便哪本都行,朱伟的、老蒋的、齐辙的、刘一男的、王江涛的,随便谁的都行。即便只是拿大纲词汇表和核心词汇表也是可以的。如果要推荐,可以看看齐辙《玩转考研英语(二)——词汇》,这本书分类比较清晰,结构层次感还不错,把基础词汇、真题词汇、写作词汇、同义词汇单独划分开,背起来重点也比较明确。
5-6月:语法、长难句
单词关过了,紧接着连词成句,靠的是语法,其实英语二的语法说来也简单,无非把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三大结构搞清楚,知道引导词指代的是谁就行了,学到最后很少见到有语法不过关的。
连句成段,主要攻克长难句,其实说“难”吧,也不合适,他的主要特点其实是“长”,能做到把长句拆开,逐一分析句子结构即可,这部分建议拿历年真题的阅读PartA部分做精翻,逐词逐句的翻译一遍,重在提升自己阅读文章的能力,而且能练习语法、又顺带背了单词、还练了翻译,一举多得。
学习计划:选取11-14这4年真题,阅读PartA部分共16篇文章,或精选外刊20篇文章,每周翻译2篇,对照译文,不断完善。
推荐用书(任选1本即可):
老蒋《英语二阅读理解精读80篇》(选20篇即可)
齐辙《管理类联考英语满分刷题》(选20篇即可)
齐辙《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精讲》
7-8月:阅读模块学习
阅读占了英语考试的半壁江山,是重中之重,尤其PartA部分,其题型分布为细节题12-14题,推断题、态度题、主旨题各1-3题。阅读的题型和方法到不难掌握,关键在文章的理解,很多考生都是能定位到答案出处,困在理解不了文章的意思或单词不认识(所以1-6月夯实基础的工作很重要),最终做错题目,这就需要继续专项强化训练。
PartB部分难度不大,不论是小标题,还是多相对应,更多是考察信息查找的能力,后面好好拿真题进行训练,学会做题的方法,耐心去做,基本没有问题。
这个阶段,除了学习各个题型的解题方法以外,用历年真题阅读(15-19年PartA部分),继续精翻的工作。翻的过程中,除了文章,连题目和选项,都要一并翻译,着重理解命题思路和命题方向。
9-10月:真题套卷练习+作文模板整理
作文建议同学们提前整理模板,明确写作的格式和得分要点,理清行文思路。不论是大作文还是小作文,格式都不难,首、末段的模板也很容易掌握,关键是中间段落给出三点原因,或最后给出三点建议,这才是需要输出的东西,也是真正拿分的东西。写作模板整理好以后,在后面用真题进行训练,不断巩固,形成自己的行文套路。
在分模块学习之后,同学们应该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进入9月,11-19年,9年真题,开始用套卷形式完成(*一套新卷子),尽量限时。做完题目,好好研究错题,明确做错的原因,及时看解析纠正,重在解题思路。有同学会问,“做阅读时,之前文章都翻译过,再做都能看懂文章了,是否会失去做题的意义?”这里无需担心,这不是金庸的小说,没有谁能过目不忘,2个月前的译文,一般人记不住,如果你顺利读懂了文章,恭喜你,你的阅读能力提升了。另外,前面精翻工作重在理解“命题”思路,即“这题为什么要这么出”,在紧贴命题思路的前提下,9-10月份是在解决“解题”思路,即“这题为什么这么解”,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所训练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功夫下到位,在考场上也能顺利读懂文章,明确出题思路,找准解题思路,取得不错分数。这里推荐齐辙《历年真题精讲》,会根据阅读的原文重新命制题目,你不是怕记住答案吗,那做新题试试。
有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前面的学习中,没有提到完型和翻译,其实完型和翻译在背单词和做历年阅读真题精翻的过程中已经训练过,不必单独拿出精力训练。
学习计划:9年真题,每周完成2年真题,对照解析,巩固思路,2遍;
11-12月:模考、背作文
模考对于每个考研人都非常重要,一来查漏补缺,二来找到考场状态,三来调整做题时间和做题顺序。很多考生都是因为忽视了模考的重要性,自己随便卡着时间做几套模拟卷子就上考场了,真的到考场上才发现,跟自己平时做卷子感觉完全不一样,可能因为各种细节没处理好,导致卷子做不完,或者成绩不理想。
学习规划:
找个辅导班,参加正规的全真模考,3-4轮,根据模考中出现的问题,专项查漏补缺;
整体梳理知识点,巩固做题方法;
保证每周练2篇作文,找小伙伴(水平不要太差)相互批改;
2.3 数学:
1-6月:基础阶段
联考数学都是初高中的知识,题目难度并不大,只不过考点多,出题比较灵活,也是考试复习的重点。
首先应做到整体掌握出题范围,明确出题重点和各个模块间的联系,为后期复习定下方向。比如单独出题最多的肯定是应用题、几何和排列组合,而且基本上相互独立,肯定要作为后期复习的重中之重;再比如函数,虽然单独出题不多,但总会和其他模块结合命题,也不能忽视;还有方程,单独命题也不多,但是方程学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应用题;这些模块间的关系,谁主谁次,需要在基础阶段理清思路,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其次,每个模块基本的概念、公式、性质需要熟练掌握。往往到后期提分遇到困难的同学,问题都是出在基本功不扎实,所以前期打地基的工作务必重视,不要觉得这些考点简单,以前都学过,就一带而过,务必反复钻研,对应典型例题熟练掌握。这里推荐用《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数学基本功》,考点划分很详细,考点重要性也标注的比较清晰,每个章节也配了测试题,难度适中,适合初学者。
最后,需要注意一种新的题型,就是充分性判断,他的解题思路正好和前15道问题求解是反着的,是已知结论,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得结论成立(比如:已知结论x2=1,给定条件(1)x=1,条件(2)x=-1,两个条件均能推得结论成立,故选D)。充分性判断题有自己的解题规则和解题方法,务必在基础阶段熟练掌握。
学习计划:
一般辅导用书会分7-12个章节,保证6个月完整过完一本书(章节自行安排),从基本的概念性质,到典型例题习题,吃透即可;
把重复错的题目重点标注(最好有个错题本,分类整理错题),后期重点强化;
推荐用书(任选1本即可):
赵志刚、胡晓红《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数学基本功》
袁进、许明《数学分册》
7-8月:强化阶段
强化阶段如果在辅导班,就跟着辅导班的节奏走,如果自己看,就开始分模块研究真题。不要怕真题少,不要怕浪费,真题是最好的学习资料,反复研究真题,不断汲取营养,只要真题的命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掌握了,就一点不浪费!
学习计划:
两周1个模块,重点看基础阶段发现的薄弱模块。
推荐用书(任选1本即可):
胡晓红《数学历年真题精讲》
陈剑《数学历年真题名家详解》
张大伟《管理类联考数学满分刷题》
9-10月:真题阶段
首先,这里说的真题阶段,跟前面分模块做真题是不一样的。秋季做真题,要用套卷了。之前分模块做真题时,会受到章节的暗示,在某一章,肯定考的就是这一章的内容,解题的方法很容易能想到。但开始的时候也强调过,数学每个考点之间会有一定联系,在正式考试中,一道题可能具有一定综合性,如何快速找到其对应的考点及解题方法,是需要用历年真题套卷来训练的。这里推荐胡晓红《数学历年真题精讲》,每道题都有难度划分,解析直接对应到前面模块章节中,也很详细,用着顺手。
其次,11-19共9年真题,只做一遍是不够的,至少要做两遍!时间允许,越多越好,重复的次数越多,做题就越熟练。不要担心记住答案的问题,我们要巩固和强化的是解题思路!
最后,要做好总结工作,第一遍做完,要统计一下每个模块的错误率,错的比较频繁的模块,说明掌握不扎实或者不熟练,对照解析好好理解,还要翻出强化阶段的笔记资料,重新梳理。扫除盲点之后,再进行第二遍。
学习计划:
真题第一遍:一周2套,不限时,吃透为主,第一遍过完留1周总结、补漏;真题第二遍:2天1套,尽量限时完成;
11-12月:模考、刷题、看错题
模考之前也强调过重要性,这里需要注意,跟英语模考有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综合考试要把3门放在一起,要注意分配各科答题时间和答题顺序。答题时间上每科控制在1小时以内,不要太短,不然容易疏忽,更不能太长,不然占用其他科目的时间,1小时左右即可。答题顺序上,先答优势科目。
另外说下刷题,当真题已经完全吃透,需要通过刷题来查缺补漏、保持题感、提升速度。
学习计划:
定期参加模考;
平时隔天1套题,查缺补漏;
考前1周不做新题,只看错题;
推荐用书(任选2本即可):
张大伟《管理类联考数学满分刷题》
杨洁《数学1000题一点通》
老吕《老吕数学冲刺600题》
2.4 写作:
1-6月:素材积累
首先,论说文的案例可以从期刊中获取,读期刊的过程中,遇到新的好的案例,一定要养成习惯,给他划定一个主题,并提炼成100字左右的素材,比如看到一个企业创新的案例,要贴个“创新”的标签。当然,一个案例有可能会贴多个标签,这也就是所谓的万能素材了。
其次,素材归类,把贴有创新/合作/挑战等标签的案例,分类总结到一起,形成自己的素材库。
学习规划:
每天睡前读半小时期刊,勾画重点,贴好标签,周末进行总结;
推荐公众号:
《哈佛商业评论》、《沃顿商业》、《人民日报》
7-8月:强化阶段
第一、学习两篇作文的写作套路,明确得分要点,知道这两篇文章应该怎么写,论证有效性分析重点训练查找逻辑错误,论说文重点训练审题和立意,用真题尝试自己总结概括,再对照解析纠正;第二、抄写历年真题高分范文,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总结各段需要用到的句子,形成自己的模板;最后,练字!主观题,字很重要!
学习规划:
用1周时间,学习写作套路,剩余时间,每周各抄写1篇高分范文;
9-10月:真题阶段
强化阶段虽然已经抄写过范文,但到了自己写的时候,很多同学还是会出现问题,所以还是要练,就拿真题练。提前总结好各段套路和模板,结合自己的素材,独立成文。
学习规划:
每周保证大、小作文各完成1篇,小伙伴相互批改;
11-12月:模考、训练
在模考中,一定要限时完成,两篇作文最好控制在50-60分钟。
四、MBA考试重要时间节点
4-11月: 提面
9月下旬:联考预报名(登陆研招网)
10月初到10月末:全国联考正式报名(登陆研招网)
11月初:现场确认(网上确认和校区确认)
12月中旬:打印准考证
12月20日左右:正式联考
次年2-3月 查成绩
次年3月中旬:国家线公布
次年3-4月复试,调剂
次年9月入学
以上就是金博宝188官网整理的清华商业评论哪里* 服装设计学校排名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金博宝188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