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学历层次: 本科
  • 学校性质: 本科
  • 主要专业:
  • 联系方式:
  • 院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与教育部共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立三同志兼任第一任校长。经党中央批准并由刘少奇同志亲自审定学校校址,1954年8月,学校从天津迁至北京。1984年9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正式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开始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5月,中国工运学院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共同印发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彭真、胡耀邦、尉健行、王兆国、孙春兰、李建国、王东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莅临指导学校工作或接见学校代表。2018年五一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极大地鼓舞了我校继续办好劳模本科教育的信心,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员工“弘扬特色创一流”的决心。  

根据全国总工会和教育部的指导和要求,学校多年坚持弘扬劳动特色、工会特色、工运特色,坚定不移地走“特精尖”内涵式发展道路,已经形成了以普通本科教育为重点、工会干部培训为使命、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做精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成为在工会和劳动关系领域学科门类较为齐全、较为完整的大学。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工匠学院)、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工会干部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劳模学院、培训中心)等15个院(系、部);开设社会工作、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务管理、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酒店管理等17个普通本科专业,覆盖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2013年学校开始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目前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四个专业方向。  

学校师资队伍不断提升。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365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占比约为43.01%,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比约为76.16%,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约为94.7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约为53.4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学科教指委委员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18人。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6093人,其中研究生183人,本科生4785人,专科生1125人。  

在70年的办学实践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立足工会,面向社会,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服务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拥有法学、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综合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和“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和“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中瑞环泰科技有限公司”2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现有北京海淀区及河北涿州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30亩。学校建有总面积13800平方米的图书馆3个,纸质藏书90万余册,电子图书150余万册,纸质期刊956种,数据库216个,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北京地区近80余所图书馆以及全国多家高校图书馆实现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此外,图书馆积极推进特色馆藏建设,拥有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国内规模最大、资源最全的特色文库——中国工运文库。  

学校教育体系日益优化。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统筹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强化学生意志品质训练,加强学生发展的分类指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堂内不断优化丰富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课堂外鼓励并扶持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创业、国际交流学习等项目,旨在为学生成长为复合性的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学校是全国工会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坚持工会干部培训在整体办学中的使命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初具规模、比较稳定的工会干部培训专任教师队伍,积极参与全总培训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以创新开放的理念引进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并推动学校教育培训资源的开放共享。学校年均培训工会干部6000余人次。  

学校同时举办高水平的继续教育,迄今坚持27年的劳模本科教育,为大批共和国劳动英模、“大国工匠”提供了深造机会和成长空间。  

学校有全国工会学研究会、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中国工会•劳动关系论坛等学术研究平台以及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等18个研究机构,在工人阶级与工会理论、劳动关系、劳动法学、劳动经济、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致力于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理论的深入研究,努力反映该领域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最新研究成果,已形成鲜明的刊物特色和高品质的学术质量。  

学校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设立了劳动关系和工会研究院,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并通过编辑动态简报、撰写咨询报告、发布蓝皮书等形式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中央和全总相关决策提供智力服务。  

学校重视与国(境)内外教学及研究机构加强学术交流和联系,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日本、韩国、越南、澳大利亚、新加坡、巴西、阿根廷、台湾、香港、澳门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等开展了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并与国(境)外10多所高校定期开展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举办国际性和区域性学术会议。  

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正在努力把学校建成我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工会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研究的高端智库,为在2029年建校80周年之际,把学校建成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金博宝188官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