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进,但是名额极少,很难进入。光伏专业可以去电力公司,因为稍微大一点的电力公司都有新能源部门,其中光伏是主要项目。以下这几类人不能报名参加国家电网招生考试:
1、往届生,比如今年是2018国家电网招聘,那么2017年毕业或之前毕业的都不再有机会进行报考。(西藏电力公司除外,西藏电力公司在以往的招聘中可接受一年之内毕业的往届生)。
2、非全日制毕业的学生(国家电网招聘针对的是列入国家统招计划内的全日制毕业生。
3、年龄超出规定要求的(国家电网规定专科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3周岁、本科生一般不超过25周岁、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28周岁、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3周岁。毕业生年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为招聘年度的6月30日)。
国内9所知名大学开设光伏专业
1、
上海电力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经等学科,主干学科电力特色明显的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专科学校的发展演变。1985年1月,经教育部和水利电力部批准,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是华东地区唯一的电力本科高校。
上海电力学院不仅有一位光伏行业最知名的教授之一的杨金焕,更与上海久能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联合成立的专门从事绿色能源研发应用的实验研究中心--上海电力学院-电气久能太阳能研究所,研究所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的开发应用等。
2、
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和“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
3、
北京理工大学,简称“北理工”,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是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4、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能源电力领域的最高学府,有“电力黄埔”之称。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2010年开始增设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始终关注国际电力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和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太阳电池设计与*,光伏系统设计与搭建,光伏电站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以及太阳能发电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它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
5、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立于1924年,现为国家“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同时也是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和广东省重点建设的广东省“211工程”高校。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正式成立于2004年,位于中山大学东校区(
广州大学城),教学和实验场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研究所于2005年获得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资助,同时也是中山大学二期985工程项目“太阳能系统科技创新平台”的承建单位,成立“国家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与顺德区*共建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
6、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
四川大学的材料科学系冯良恒教授也是国内光伏行业领先学者之一,主攻碲化镉太阳能电池。
7、
南开大学,学校开设有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该专业是依据教育部关于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独立办学、紧密合作的办学宗旨,充分利用两校光电子技术科学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及相关资源,优势互补,于2003年共同创办的专业。该专业以两校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光电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为学科依托,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学科覆盖博士点4个、硕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是国家“211工程”和“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南开大学的光电子所是国家863计划之一,他们研究的电池专门供给中国的卫星做空间电池。
8、
南昌大学简称“昌大”,坐落于江西省会南昌市,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卓越计划”高校,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重点大学,属于国内一流大学,是江西省综合实力第一的高等学府。
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这是中国第一所在大学设立的太阳能光伏学院,具有国家批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和博士后流动站,是"材料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单位。
9、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院校,同时也是111计划成员,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人民*共建的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合肥工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重点学科的其中四个研究方向:光伏系统技术、复合能源系统、特种电源技术、电力传动技术,挂靠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简介: 安阳师范学院位于甲骨文故乡、殷墟所在地、周易文化发祥地、红旗渠精神诞生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市,是河南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彰德府安阳师范传习所,1949年被命名为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1958年更名为河南省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改名为安阳第一师范学校,1978年恢复为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阳教育学院、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安阳师范学院。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建校以来,特别是2000年升本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己任,艰苦奋斗,追求卓越,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现设文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体育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育学院、传媒学院、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学院、软件学院、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艺术教学部、公共计算机教学部等24个教学院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开设1个硕士专业、64个本科专业。学校占地1796亩,建筑面积86.1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2万册。学校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现有教职工1349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7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949人。现有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4个、河南省高校创新团队8个、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3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19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8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年度人物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4人,河南省教学名师3人、河南省教学标兵14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6人,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6人。在2016年《中国大学评价》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中,我校教师学术水平居全国第319位、河南省第11位,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国家级、省部级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形成了社会广泛认可的质量品牌。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省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学校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承担河南省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培养工作,致力于培养“全+专”的复合型师资;成立创业学院,培养“有担当、会管理、能经营”的高素质创业型人才;成立互联网+应用技术学院,培养实用型电子商务人才;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培养高素质基层公共管理人才;成立国际教师教育学院,培养国际学校双语师资。2007年11月,学校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校艺术类本科专业评估中,音乐与舞蹈学类本科专业和美术学、设计学类本科专业均获优秀等次。在2016年河南省第五轮普通本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评估中,以优异成绩获评一类学校。多年来,学校应届毕业生考研率、就业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安师学子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10余万名毕业生活跃在各行各业,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工作业绩,为地方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母校赢得了荣誉。 2010年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7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9项(重点项目1项、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4项)、教育部项目36项,382项科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学校建有河南省“2011计划”汉语海外传播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甲骨文信息处理)、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化学节能材料开发与应用、先进机器人研发、光伏并网发电及储能技术)、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汉字文化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育基地(汉字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人民*宗教事务局宗教问题研究基地、河南省感知数据智能处理国际合作基地、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硅材料•光伏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99部,获批国家专利84项,外拨科研经费4600余万元。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738篇,其中SCI、SSCI、EI、A&HCI等收录1176篇。学校2016自然指数加权论文值(WFC)在高校排名中居全国第155名、河南省第5名,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充分依托地域资源,发挥文化传承创新优势,大力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在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培养、汉语海外传播、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汉字文化研究等方面探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建有河南省“2011计划”汉语海外传播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甲骨文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汉字文化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育基地(汉字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被评为河南省特色品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建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获批为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甲骨文信息处理获批中宣部国家社科规划办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3项,“甲骨文信息处理创新型科技团队”获批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与加拿大荷兰学院、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先后派出280余名教师、学生志愿者到美国、英国、泰国等十几个国家进行汉语教学。公开出版的《殷都学刊》为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刊,发行到世界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入选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期刊)、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和全国社科规划办资助工程。 近年来,学校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普通高校先进党委、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学生资助工作考核先进单位、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高等院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值得推荐的20张河南教育名片、河南省高等教育就业质量最佳示范院校、河南高等教育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今天的安师人,正秉持“进德修业,博学笃行”的校训、“自强不息”的校风、“至爱求真”的教风和“知行合一”的学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抓好党建为保证,积极推动内涵发展、分类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加快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实现“一提一扩一突破”战略任务、把学校建设成为“地域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而努力奋斗! (数据截止 2017年4月)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考研学校有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昌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渤海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湘潭大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材料类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