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7日和8日两天,全国900余万高考考生将走进考场,而湖南作家张一一,今年将第五次走进高考考场。去年,他高考总分为294分,其中语文73分,数学47分、外语27分、文综147分。这位出版过十余部作品的新锐作家在语文考试中,作文仅得29分。成绩公布后,他将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告上法院,结果一审败诉。2021年,他再度征战高考,并自称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再不及格就去跳汨罗江。
抛开看似“情绪化的表达”,作家的高考语文不及格,引来了多方的不同意见。有的人认为,高考语文评价体系过于僵化需要改进,以鼓励创新;但也有语文教育工作者指出,高考作文是选拔学生,而非选拔作家。
作家不敢指导作文
作家写不好高考作文并非张一一这一孤例。有曾在高校理科专业学习的历史作家告诉记者,自己当年作文分数就并不高。“当年就是因为中学学的语文太僵化,后来改考理科,直到后来写作,才发现,写作和作文,其实完全是两码事。”几年前他自己的女儿高考时,他对女儿的作文不提任何意见,“我让她全听老师的”。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鲁敏也曾对媒体表示,自己并不敢指导女儿的作文,因为作家的一些创意并不适合应试作文。
记者咨询了多位从事一线教学的高中语文老师,他们对记者说,通常而言,一般人的高考作文都能及格,即60分最少得36分。“只要不跑题,思想健康,语句通顺即可。作文在高考中还是属于送分的项目。”但为何张一一却只有29分呢?
2021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为:“有一个很穷的地方,很多人干了两年都走了,但是有一个人留在那里担任村支书,干了八年,带大家把村子变成了‘最美乡村’。在接受‘最美乡村’荣誉时,村支书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请以此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题目不限。”在成绩公布后,张一一将自己的作文贴在了网上,他的作文题目是《“最美乡镇干部”八年未提拔为哪般?》。对此,不少网友的评论是“明显跑题了”。
“好作文”不一定是文学类作品
事实上,在各省的高考《考试说明》中,都对作文写作有何要求做出了解释。如湖南省的《考试说明》对作文的等级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基础等级的要求为“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很多人对高考作文有误解,认为写得有文采的就是好作文,其实不然。”在北京一所重点高中从事多年高三语文教学的张老师直言:“高考时,不管你考哪个专业,都是做同一张语文试卷,按同一个标准判分。换句话说,这张语文试卷不是专门为中文系选拔学生,而是为高校所有专业选拔学生。”
在北京卷的《考试说明》中,对作文提出的要求更加明确为“能写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实用类文章,也可以写文学类作品”。在语文老师们看来,这样的要求已经说得很明确,除了少数能够写出“文学类作品”的考生,大部分考生还是尽量以议论文为主。“高中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学生在政治课上也会学到辩证法、方法论等知识,高校选拔学生,也要看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高考作文就是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然后把观点讨论清楚,把这个能力展现给阅卷者。”有的老师会明确告诉学生,不管题目如何变化,就是写“三段论”的议论文。
“语文高考,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限内以笔答形式独立完成相关考查内容的一种选拔性考试,突出对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北京卷《考试说明》如是写道。而作文就是对探究能力考查的方式之一,“包括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见解及发现、创新能力的考查”。
阅读题缘何难倒作者
除了作文标准,阅读理解也成为高考语文考试的关注焦点之一。曾有多名作者对媒体表示,不会做自己所写文章的阅读题。
林天宏的文章《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曾被作为福建省2021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其中一道题是“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为“开头用雨中正阳门的箭楼修缮,引出下面文中的话题;结尾用雨引出朱启钤故居的杂乱;二者通过‘雨’联系在一起,抚今追昔,深化了主题”。
但林天宏的写雨初衷却与答案大相径庭,原因是“我是南方人,很喜欢雨,但是北京少雨,采访写稿时下起雨来,我就很欣喜,所以用雨来做开头”。他自己估算,只能拿到这篇文章相关考题的一半分数。无独有偶,福建省2019年的高考语文阅读题,要求对《寂静钱钟书》一文中,倒数第二段“寂静,这是钱先生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一生的格调”中的“格调”一词进行分析。但作者做题时却发现,这个词只是自己顺手而为,难以分析。
阅读理解,对应的是语文考试说明中所说的“审美能力考察”,“包括对文本艺术美和科学美的感受、品味、赏析能力的考查”。“作者答不出自己文章并不难理解,因为这些题目是考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而不是去猜作者。”张老师告诉记者。
困惑人们的还有阅读并不能帮助提高答阅读题的水平。“课外书看得再多也没用,老师顶多推荐《读者》《青年文摘》看看,因为很多阅读题都是从这里面出的,而且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至于名著什么的,记住作者是谁就行了。”高三学生邢宇说。
语文能力不等于文学素养
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但是,对语文的考察在大多领域都并不偏重文学性。
“语文学不好,其实最后吃大亏。”在北京某市属高校从事专业硕士招生工作的马老师举例,“比如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招考,其中管理学综合能力里分数学、语言逻辑和写作。很多学生就是语文不过关,最后考不好。”
除了学历类考试,找工作时,语文学得好也大有助益。公务员考试要考申论,考生需要根据指定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并加以论证,写出文章。而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也有考查考生阅读和语言应用方面的试题。由于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性较强,所以其考试模式,也往往被企事业单位所借鉴。 “招聘时应聘者都是来自于各个专业,往往第一轮笔试主要考查综合能力,考试题目和方式其实和公务员考试很像,第二轮才由各个部门考查专业。”在一家国企负责人力资源的冯先生告诉记者,“有的应聘者其实就因为第一轮考试成绩太差被刷下来。但是,这样的语言和逻辑能力考查是有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好,将不利于长期学习和对外沟通,即使专业能力强,工作水平也会打折扣。”由此可见,语文考试对考生的要求绝不仅仅是文学素养的高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