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家长不太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但当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时,又怪孩子心里有问题,其实孩子的心理教育也需要从小培养。那么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需要对孩子进行哪些心理教育呢?
什么是心理健康?
很多家长理解的“心理健康”就是脾气好不好,性格开朗不开朗。这样的理解太狭隘了。一个人的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部分。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个部分。知,代表认知,是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他的感觉、直觉、记忆、表象、思维、语言、想象;情,是他的情绪情感;意,是指意志。而心理特性包括:1.动力,也就是需要和动机;2. 适宜性,也就是能力;3. 人格,可以理解为他的气质和性格。这么一分析,一个人的“心理”,就是这个人最核心的本质部分,是除了身体之外的全部。另外,心理的发展,也并不全是后天养育的问题。一个人先天的大脑以及神经系统的遗传特征,先天的气质类型,会影响到这个人后天的被养育的方式,以及他对环境所提供的信息的吸纳和处理。大脑皮层中最先进的部分,前额叶,要到21-23岁左右才完全长好。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包含了先天与后天的互相影响与互相促进。后天的养育方式如果不当,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行为、性格等等,甚至会影响到大脑的发育和其他的身体表征。
孩子心理教育要怎么做?
一、培养孩子的亲情
每个孩子都是有爱的,爱是他们的天性,家长们要培养孩子不但应得到别人的爱与关注,同时也应学会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等身边的人。为此,教育者应教育孩子学会爱父母、亲人和老师。全球首富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我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敬父母”。在父亲节、母亲节时,家长们要求孩子为他们的生日准备礼物,在外吃饭时点父母爱吃的菜,为父母夹菜等。
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这世上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但它不是生来就有的,他是后来培养的,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让孩子从小事做起,如整理自己的房间与学习用品,准备好自己出游的食品,养好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等。
三、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同情心的、他们愿意帮助有需要人的,但这种情感需要教师或家人的引导与培养,使其能体验别人的心情,感受别人的欢乐、痛苦、烦恼和失望。如参加各种爱心捐助活动等。
四、培养孩子的挫折感
现代生活条件好,普遍一些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当他们生活中出现一点小麻烦或困难时,他们往往就不能自己很好地应对。所以家长们,为了避免孩子将来可能遇到更加难以对付的境况,在平时可不时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让他们自己勇敢地去面对一些小小的挫折,学会自己去应对。
五、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也许有人会说,小孩子还未成年,有什么义务呢?其实不然,孩子生活在集体中就有各种各样的义务。在班级里有打扫教室卫生的义务,在家里有参与家务劳动的义务。如何培养这种义务感呢?如:父母可教孩子做家务,给孩子制订一个家务劳动的计划,每周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家务劳动,或者将某一特定任务交给孩子去干,只有在这种实践操作中才能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六、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经过调查发现,现在有很多孩子感到生活不幸福,这是令人震惊的。有人会疑问,现在的孩子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父母疼爱有加,那为什么他们感觉不到幸福呢?因为幸福是一种感受,需要老师和家长帮助孩子引导和领悟,启发孩子去体验幸福。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及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讨论什么是幸福,也可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生活的艰苦,从而让孩子能够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知道现在的生活多幸福。
谁都不是一出生就什么都有,什么都会,有的家长总是看别人家孩子多好多好,来对比自己家孩子的缺点。殊不知,孩子身上的问题,跟家长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家长们要从小注重陪养孩子的心理健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