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20年)”课题支持下,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联合上海体育学院、复旦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附属儿科医院临床指南制作与评价中心合作制作完成的国内首部《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沪发布。
本《指南》的主要目标人群为健康的6岁~17岁的儿童青少年,在国内首次提出中国儿童青少年每天身体活动的推荐量。在充分参考了国际上28个指南推荐意见的基础上,《指南》推荐:儿童青少年 每日应进行至少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
什么可以称作是“身体活动”?
此外,《指南》还专门强调了公众容易忽视的“久坐”问题。“久坐行为对健康的危害是独立于身体活动的,也就是说即使达到了每天推荐的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量,如果每天仍有较长时间的久坐行为,依然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指南》特别建议在保证每天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时间以外, 儿童青少年每日屏幕时间应限制在两个小时内,并减少持续久坐行为,在课间休息时应进行适当的活动。
事实上,中国儿童青少年目前的身体活动水平远未达到这一推荐要求。2020年,上海体育学院受教育部委托进行的“全国中小学生体育健身效果调研”,对全国32个省(区、市)近十万名中小学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高强度运动时间和屏幕暴露时间均不容乐观。
运动不仅让孩子更健康,还能提高学习成绩。身体活动不仅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有益,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的提高也有帮助。2009年,一项在上海市2200多名五年级学生中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中等强度和低强度运动的频率均 与学业成绩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而且其相关性在学习成绩较差的人群中比学习成绩较好的人群更大;2014年,另一项在上海市1.7万多名小学生中开展的调查发现,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 与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独立的正向相关关系,与每天参加1~2个小时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学生相比,活动时间低于1个小时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前者的1.37倍;国外一项综合26个研究数据的分析显示,增加课内外的身体活动措施,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尤其是数学和阅读的技能。
“希望能够改变公众’身体活动和学业成绩难以两全’的误区,提醒学生和家长,牺牲身体活动时间去争取多1个小时的作业时间,不仅牺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其学习成绩并不能起到促进作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江帆说,本次《指南》特地把身体活动与认知发展、学业成绩提高一并写入,就是为了引导家长走出误区。
据悉,《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集结了来自儿科、运动健康、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合力形成工作团队,历时1年半,通过梳理来自学生、家长、老师、医生各方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最关注的十大问题,依据现有的国际指南进行针对性文献梳理、循证评价与整合,并邀请来自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首都体育学院、首都儿科研究所、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等来自全国医学界和体育界专家一起,进行系统审稿, 是目前最为科学权威的指南。
以上就是金博宝188官网为大家带来的上海推出《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 首次提出儿童青少年每天身体活动的推荐量,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