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型课程”是我们地理高二学习的新内容;是等级考“考纲”要求的内容;也是我们等级考“综合题”题型考察的主要内容。
一:拓展型课程知识板块
1、地域分异规律(5-10分左右)
2、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20分左右)
3、区域开发(20-25分左右)
4、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5-10分)
从知识板块来看,只有“地域分异规律”是我们不熟悉的内容,属于完全新学板块,等级考必考。
其他知识板块,大家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甚至自己能够描述出来一些,因为高一我们都接触了部分内容,只是知识不系统。
比如,学习季风气候时,夏季风的不稳定带来的旱、涝灾害频繁。当你回答——“夏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个问题时,老师必然要用这个来解释。
而旱、涝灾害只是我们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的一种,“拓展型课程”中会分类讲解所有灾害类型,从成因、分布、带来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等思路逐一分析,并就区域范围,结合区域资源进行区域综合开发分析。
从这里,可以发现,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区域开发、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这些知识点我们高一都接触了部分,但都不系统。
拓展型课程就是把这些内容进行系统化、概念化。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要把我们之前掌握的内容融会贯通,进行系统梳理,达到区域整合,统筹分析,最终为综合题高分打基础。
二:拓展型课程学习水平及分类
地理学习水平及其分类界定
学习水平 |
基本含义 |
举例 |
识记 |
能对地理实施性知识进行再认、回忆 |
记忆重要的地理名称和数据 在图上指认地理事实性知识 规范书写地名、地理术语(部分术语不熟悉同学重点抓) |
理解 |
能对地理现象进行辨识与解释 |
描述地理景观并加以区分 识别不同的地理事物 举例同类与异类地理事物 解释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 |
应用 |
能将某一“学习内容”的地理知识,运用的新情境中 |
判读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说明某一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 找出能够支持地理原理的证据 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 归纳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和区内差异 比较不同区域的地理差异 评价地理事物的优、劣 预测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趋势 发现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
综合 |
能将跨“学习内容”的地理知识,运用到新情境汇总 |
我们地理综合题题型大部分都是属于“应用+综合”,对学生知识掌握层次的要求较高。
而“拓展型课程”中知识板块,需要掌握的层次大部分都属于“应用+综合”层次。
下面以“拓展型课程”区域开发为例。
例:区域开发
学习内容 |
学习要求 |
学习水平 |
区域开发的含义和原则; 区域开发的案例: 资源开发与利用 流域整治与开发 产业结构调整 生态环境治理 |
识记 |
|
理解区域开发的含义 理解区域开发的原则 理解区域开发汇总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关系 |
理解 |
|
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开发的条件 |
应用 |
|
结合实例,概述区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区域开发与治理的对策 |
综合 |
三、真题举例
(2016上海)(一)“巍巍祁连百丈雪,悠悠走廊千里春”。这把映了热量与水分等因素对地处西北内陆的祁连山自然景观的深刻影响。读图,回答问题。(20分)
问题:
1.与喜马拉雅山南麓热带、亚热带自然景观不同,祁连山北麓呈现出的是温带自然景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种差异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4分)
2.祁连山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呈现巨大差异,东段以森林为主、中段以草原居多、西段则多为荒漠。这种差异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
3.祁连山中段,山麓水草丰美,低坡林木葱茏,高坡草甸茵茵,山顶白雪皑皑,这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4.简释祁连山冰川与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关系,并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祁连山冰川及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6分)
考察知识点:地域分异规律、区域农业发展、中国地理
参考答案:
1.因素:纬度或热量(2分);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2分)
2.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2分);
原因: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由东向西逐渐变弱(2分),降水量逐渐降低(2分)。
3.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2分);
原因:随海拔高度的上升,热量和水分都发生变化,自然景观也随之变化。(2分)
4.关系: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农业发展的水资源紧缺,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是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发展的主要水源。(2分);
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淡水量趋于减少(2分),河西走廊的绿洲农业面临的水源危机将逐渐加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