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教育 > 高考资讯

齐明月在哪里上的大学 强势女人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3日 02:10

今天,金博宝188官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齐明月在哪里上的大学 强势女人是什么意思?,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齐明月在哪里上的大学 强势女人是什么意思?

强势女人是什么意思?

有目标、有主见、很自信。她们表面上往往不愿意给人一种弱小的印象,而且她们也绝不是那种随波逐流、随意附和的人,因为她们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有自己的人生定位和思考。

因此她们无法容忍唯唯诺诺、甘于平庸的人,对于那些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的人,她们是看不上眼的,她们会觉得这些人窝囊无能,会打心底里瞧不起这些人。她们也很自信,甚至很傲气。

强势自私的女人的表现有:控制男人的钱包、凡事都是自己说了算、训男人像训孩子、不尊重对方的家人。

1、控制男人的钱包:

男人如果爱你,觉得你有持家的能力纤轮芦就会心甘情愿的把钱交给你管,根本不需要你强迫。从经济上控制男人,让男人伸手管你要钱,实际上是很伤害男人自尊的,时间长了男人会逆反,藏 私房钱 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2、凡事都是自己说了算:

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离不开夫妻的互敬互爱。互敬就是互相尊重。 婚姻生活 中有些女人太强势,觉得丈夫没有本事,在家里大事小事从不和丈夫商量,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忽略了丈夫的存在。这样做不但是不尊重丈夫,在孩子面前也降低了男人的威信,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也很不利。

3、训男人像训孩子:

有些女人在丈夫做错了事的时候,就不是简单的唠叨了,而是训斥。完全不顾丈夫的脸面,在家也好在外人面前也好,训丈夫像是训孩子一样。女人觉得这样自己很有面子,却不知已经伤害了男人的自尊,男人嘴上不说心里不满,也容易引发吵架。

扩展资料:

太强势的女人会威胁到男人的尊严。毕竟,男人最在乎的就是尊严和面子,如果自己的妻子总是处处压着自己,会让他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特别是在公众场合中,如果女人不分场合地点时间对男人各种呼来喝去,男人自然会觉得颜面尽失。

在家庭中,如果女人过于强势,还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形成与发展。特别是对于某些典型的“女强男弱”家庭中,妻子说一不二、独挑大梁,而丈夫总是唯唯诺诺,没有桐脊什么话语权。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家的孩子,往往会习得父母身上的相处方式。

到了晚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夫妻恩爱,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可若是太过于强势,只会让自己的晚年毁带更加凄凉,不仅儿女们不会孝顺,连另一半都会爱答不理,年轻的时候太过于强势,谁都不放在眼里,可风水轮流转,到老了被同样对待了。

整体养育:对孩子的不满意,源于你的太焦虑,别等孩子...

文|凝妈

孩子出生以后,在欣喜之余,对孩子的不满意就一直如影随形。

......

孩子从小到大,有让家长操不完的心,生孩子本是幸福美好的事情,却演变成 “渡劫” 。孩子总不是100%让我们满意,因此没少生气,是我们的孩子不好吗?看了《整体养育》,才知道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焦虑的父母。

《整体养育》的作者是陈忻,她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硕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有了孩子以后,致力于 将儿童心理学理论和 育儿 实践相结合,传播正确的 育儿 观 ,并著有《养育的选择》一书。

《整体养育》从 育儿 基本理论出发,让父母学会练好内功, 从根本上理解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不是疲于奔命地学招式。倡导做一个有智慧的父母, 走出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养育困境 ,奠定孩子生命内核的基本能力。

读书的过程中,感觉每句话都是重点,勾勾画画一大堆,也产生了很多想法和共鸣。最后总结了一下,父母的焦虑主要在几个问题上,如果走出这些焦虑,自己轻松,猜液芦孩子也放松。

现在 育儿 理论层出不穷,家长们特别着迷这些理论,如果自己没有按照专家所说的去做,去感觉特别焦虑。如果按照专家的说法去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又是另外的焦虑。

比如分房睡,有理论说如果孩子不在特定年龄分房睡,就会过度依赖父母,影响独立穗带性。有些孩子到10几岁还没有分房睡,恰好又有些不够独立,家长就感觉自己犯了大错误,影响孩子未来发展,心存内疚。

有家长信奉这样的观点,出生后就让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哭得死去活来都不管。孩子到该说话的时候不会说话,直到10岁还在封闭自己。这样的父母更加焦虑,特殊学校不愿去上、普通学校又难上,非常为难。

关于孩子的身高、体重等生理指标的发育,能查到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标准数据。睡眠时间、营养需求、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等,也有相应的推荐标准。

家长了解这些标准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自己的孩子和标准有一定差距,不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去解决,而是焦虑丛生,以为天塌下来了,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问题?怎么不符合标准?去医院检查没毛病还不放心,这就是太过焦虑。

孩子不是流水生产出来的机器,不是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孩子的发展本来就是不同步的,何必追求统一步调。

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家长眼里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总是比某个孩子差一点点。

别人家的孩子不爱哭、睡眠好、吃饭好、长得高、自理能力强、特别独立、情商高、学习好、多才多艺......

不看自己孩子的优点,而总拿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比较,孩子肯定比不过别人家孩子。

每次考试过后,学校不会公开成绩,有家长就会私下问熟悉的孩子考的怎么样,听到别的孩子考的好,内心就很失落。

当向家长取经问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得到的答案往往是: 也没怎么管 。家长更是焦虑,难免嫌弃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不自觉,人家的孩子怎么这么省心。

不是孩子不自觉,是家长把焦虑传递给了孩子,总是否定孩子,让孩子缺乏自信心。

这是很多家长的写照,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凌驾于孩子头上,忽视孩子的感受,却还在抱怨孩子不努力、不懂事。

《以家人之名》中,唐灿很有表演天赋,也很喜欢表演,但是大学毕业后却有段时间放弃当演员,她发现每走一步摆在面前的都是此路不通。

本来有个经纪公司要跟她签约,她能获得更多机会,妈妈却说“钱都让别人赚去了”,没有让她签约。在别人准备艺考的时间,妈妈却要她接广告,她没能参加艺考,只上了一个普通大学,离演艺之路越来越远。

妈妈因为唐灿而焦虑,嫌弃她不争气,不理她埋知。正是因为她没有尊重唐灿的意见,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她却没有反思过。

9月12日,安徽南陵,一个小男孩总是喜欢吃汤泡饭,可是那天他没吃汤泡饭,妈妈却唠叨了50分钟,孩子一句话也没说,妈妈把自己气跑了,孩子都不知道妈妈生气的点在哪里,这妈妈也是够悲哀的。这样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齐明月在班里是班长,每次考试都没有掉过前5名,但是妈妈认为她不够完美。给齐明月报了很多补习班,让她拼命学习,一定到北京上政法大学。

有个朋友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高考时发挥稍有失常,没有考出平时的成绩,母子抱头痛哭。报志愿以后,被本省排名第一的大学录取,还是不开心,只因为差几分没有考上外省的名牌大学。

在我看来,换做是我,如果儿子能考上这么好的大学,我能高兴得飞起。这样的结果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羡慕,可他们觉得太遗憾。太过追求完美,总是自寻烦恼。

世间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不必过于执着。

1、孩子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孩子的发展是动态的,在某个阶段有暂时停滞,在另一个阶段又会突飞猛进。比如身高发育在第一年最快,第二年次之,第三年变缓,到青春期又出现高峰。

孩子的发展是终生的,生理、认知、 社会 与 情感 三个维度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当你认为孩子应该独立、应该胆子大、应该控制情绪、应该专注时,孩子可能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需要耐心等待。

孩子的发展是多样化的,儿童时期的影响很重要,但不是那么的绝对,错过的还有弥补的可能性。

当你了解了儿童发展规律,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就不会因为焦虑而错怪孩子。

2、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孩子的发展受周围环境、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社会 环境、价值观、 社会 变迁等多个层面的影响。孩子的父母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自然和别人家的孩子不同,按照孩子自己的步调发展就好,不要比较。

3、用焦虑的时间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当你焦虑的时候,就要思考应该为孩子做点什么,这样才能让孩子进步,并缓解焦虑。

家长应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孩子沟通,给孩子空间,让他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把陪伴改为不陪,慢慢退出。孩子反而能安心、放松学习,成绩也会提上去。

4、找到孩子的挑战区

注意观察孩子的各个特点,找到孩子的挑战区,设立合理的目标,必要时分解目标。

孩子表现好时积极表扬努力,表现不好时积极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家长首先要稳定情绪,不要把焦虑传递给孩子。这样,孩子不怕失败,勇于面对挑战,就很容易在挑战区发挥最大潜力。

家长总会对孩子有各种不满意,主要根源不是孩子不好,而是家长太焦虑。引起焦虑的原因有很多,迷信一些 育儿 理论、总是忍不住攀比、总看孩子的错误、追求完美。

如果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承认孩子是独一无二的,遇到问题多想办法,帮助孩子贴近挑战区发展,就会放下焦虑,孩子也会发展得更好。

为何说听话的孩子也许能考上好大学,但是没意思? - ...

我听父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不听话,别怪我揍你”!没想到自己长大成人,终于变成当时“最讨厌”的样子,动不动也会这样跟孩子放狠话。“听话”似乎是对好孩子的最佳形容词,遇到听话的孩子,父母养着省心、学习不操心,多好!


直到我听到美国亿万富豪瑞·达利欧的一次访谈,他谈到了对于家庭教育的看法。总结写来就是一句话:养废一个孩子,要他“听话”就够了!无论是指雀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听话,按照章程走,那么长皮逗搭大就会养出一个遵循既定章程的人,会缺乏创造力。

这样的孩子也许能考上好大学,能满足父母要求他们上什么学校,但是没意思。他们会遇到一个巨大的挑战,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有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个人如果连自己要什么都不知道,那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亿万富豪瑞·达利欧有4个儿子,2个从事艺术工作,2个从商,都很出色。豪瑞·达利欧不屑把孩子培养成听话的人,他非常注重孩子的独立思想的培养,在孩子小时候,孩子如果有足够好的理由,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算是有不喜欢学的功课,只要自己发现有强大的理由说服他都是可以的!

瑞·达利欧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反思,这让我想到了电视剧《以家人之名》,剧中有个乖乖女的角色齐明月,就是“听话”的代名词。因为有个强势的妈妈,让齐明月从小都没有做决定的机会,长大后连点餐都不能独立完成。

这样的情节想想不并不夸张,有多少人喜欢说:“随便”、“都行”其实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点餐只是小事儿,我们公司招聘的时候,甚至有带着妈妈来面试的孩子!这不是笑话,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如果家长还不重视孩子独立思想的培养,那么你的孩子将来就可能成为笑话。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真理只是附着在我们身上的假肢和假牙,而经过思考获得的真理,才是自己天生的四肢和真牙,只有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我们。

1、用对话引导孩子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孩子在3岁以后,会进入好奇心的敏感期,变身“行走的为什么”。父母要抓住这个阶段,保护孩子的求知欲,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去主动思考。多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你认为这样的句子去跟孩子对话,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2、放手让孩子独立做事

孩子最初是先有行为,然后才有思想。想要培养出独立的思想,从根本上要让孩子独立做事儿父母给孩子更多的空间、更多的自由,在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孩子会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做自己意识的主人。

3、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

人的自尊水平越到,自控能力越高。——樊登

高自尊的孩子,非常自律,而自律的孩子自然拥有独立的思想。这些因素都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并不注重孩子的自尊,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而且会习以为常。结果孩子可能出现脸皮厚、过分在意他人看法、不敢表达自己等等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情绪转折年龄出现在4岁,他们会感觉不好意思。其实就是自尊的萌芽,而自尊是人格自我调节心理的重要部分,如果自尊太强孩子可能变得虚荣,如果自尊太弱就可能自卑。可见,对于自燃拿尊的培养,家长不能忽视。

父母要怎么帮助孩子觉醒内心,才能避免再多管教都没...

  •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怎么办?总不能无条件依着他,打游戏、不写作业吧?
  • “棍棒底下出孝子”,行为或心理上控制孩子,虽然不好,但是有效的;
  • 如果不用这些方法,我们怎么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 这也不对、那也不能做,这一届家长好难?

姑且先不驳斥“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论断中可能的逻辑偏差(在其复杂的作用机理中,也许是其他因素在发挥作用;也是孩子的听话孝顺,不是因为爱,而是为了得到爱),只说它的语气就透出一丝无奈。

不到举足无措、无计可施,一般正常父母都不会轻易对孩子动手,还自我安慰、自我催眠,这是对的、有效的方法。

我奇怪的是,为什么我们的教养会走到举足无措、无计可施的地步,必须动手或者PUA孩子,才能让孩子“听话”?

吃饭、睡觉、写作业、练钢琴...明明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为什么弄得我们这么累,还跟孩子像仇人似的?

“因为孩子不自觉啊!”估计99%的爸妈会脱口而出这样的答案。

然后,发愁如何激发孩子的自驱力,怎么能让孩子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积极主动、自律专注。

但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讲两个小例子。

富士康,这家企业大家应该都知道,前几年的新闻应该都听说了。它是一个典型的集权型组织(不带任何价值判断)。在这样的企业中,特别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工作内容几乎没有任何自主权,完全是听从指令、按照流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更像是管理者操纵的“提线木偶”,或者说工具。可想而知,他们一定缺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3M,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就是那个发明了即时贴的企业(原名叫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3M的由来)。这家企业以持续创新闻名于世,它的做法和富士康天差地别。它赋予员工相当的自主权,允许他们将15%的工作时间“不务正业”,做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放任的结果,是造就了员工超高积极性、创新精神,成就了一家一百多年赤血创新的卓越企业。

对比两个例子,管理者激励下属对工作积极主动,要从放权、降低管控开始,我们面对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

控制型的父母,容易养出“空心孩子”

热播的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有一个叫齐明月的女孩,长得漂亮、家境优渥,关键学习还好,放在哪里都是人人羡慕的“白富美”。

但就是这个“天仙”学霸,骨子里却非常不自信,尤其是面对亲妈无微不至的“关心”时。

逛商场买衣服,选了喜欢的白色会被妈妈吐槽“爱弄脏衣服还穿白色”;转头去拿黑色,又被diss“年纪轻轻穿这么老气,黑色不适合你”。

最后只能“乖巧”地听妈妈的话,选了不喜欢的粉色,还被数落“没主见”。

跟同学吃饭,亲妈让她点菜,结果刚点完,和历妈妈又当着同学的面怼,她“每次让你点菜,就这老三样”。

当然,除了穿衣吃饭,亲妈最紧张、在意的就是天仙的学习。不仅邀请年级第一名跟天仙交流,还不顾天仙的意愿,直接替她规划好了日后的出路“做律师”。

这样的妈妈,生活中不在少数。 表面上对孩子事无巨细、无微不至,是孩子生活乃至人生的规划师,本质上却是对孩子的全面管控。 就像一架直升机,时时刻刻盘旋在上空,监督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这样的父母常常沉浸在付出和牺牲的自我感动中,却不曾想到, 自己的控制早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这些孩子就像是被握在手里的沙子,父母攥得越紧,他们流得越快,越想逃离。

更可怕的是,在父母精心规划、严格监督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多数看上去优秀、成功,但骨子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空心人”

他们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对成功、优秀有偏执的追求;要么迷茫、无措,不知自己要做什么。

就像北大徐凯文教授在演讲中提到的一位自杀未遂的高考状元的自述:

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唤码搜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

但也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他还专门做过一个统计发现:

30.4% 的北大新生 厌恶学习 40.4% 的人认为 活着没有意模谨义 ,甚至会选择 自杀 来放弃自己。

究其原因,这些孩子想要变得优秀,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非自己的内心渴望。

他们从小就习惯性地把父母的规划当作自己的方向,机械地去努力、去靠近父母为自己设定的目标。

不会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只是为了努力而努力,为了优秀而优秀。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从小优秀到大的孩子,一上来大学生活就过得很颓、很丧,成绩也一路千丈。

离开了父母外在的管控和推动,缺乏内心原动力的孩子,就会变成一艘没有行进轨迹和方向的船,迷失在大海中。

这是一种很可怕、也很危险的信号。

提示我们:用特别手段将孩子“压”出来的优秀,可能只是一场虚假繁荣。

内心觉醒,才是教育的终极意义

The Self-Driven Kids ”《自我驱动的孩子》一书中,有一句话我很认同:

外部的推力只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永远不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因为总有人替他效劳。

作为父母,我们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寥寥数年,他们的路始终要靠自己走。

所以,与其事事亲力亲为、监督管控,不如从根上唤醒孩子,让他获得最宝贵的 自我驱动力 ,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为了所想所要去努力。

道理大家都懂,关键是不知道怎么去唤醒孩子的自驱力。具体做法落在每个孩子身上固然不同,但这里有一些基本原则,可供大家参考。

1. 允许孩子做喜欢的事

一个人什么时候最有动力?答案一定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

让孩子做主,允许他做喜欢的事,实际上是放手他们去追求自己的需要,而只有他们自己真正“想要的”才能激发他们真正的动机、内驱力,去行动、去努力。

这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模式。

这就好比买自己喜欢的衣服才会经常穿,选自己爱吃的菜才会一直吃。当孩子上兴趣班时,自己做主选的课程,才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而脑科学的研究更是发现,当我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 大脑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这些多巴胺,会反过来刺激大脑,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相比于物质奖励带来的短暂刺激,做喜欢的事情带来的多巴胺分泌,会使大脑进入一种 更专注的“心流”状态:

孩子会全身心投入其中,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内心会获得极大的成绩感和满足感,感到非常快乐。

引导孩子发现、并享受这样的状态,他会更容易懂得“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原来是这么一件酷爽、畅快的事!

所以,我们 要鼓励、允许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哪怕这些事情在我们看来是“无用”的。

2. 父母退位当顾问

如果我们把“家庭教育”看做一个项目,整个家庭是一个团队,那么,当 孩子成为这个团队的leader,父母就应该主动退位到顾问和帮手的位置。

估计会有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太小不成熟,很难做出“更正确”的决定。

但科学研究发现,孩子是可以和大人一样,做出明智的选择的。 十几岁的孩子,甚至可以做出比大人更明智的决策。

这一两年,我们明显发现大宝真的长大了。思维清晰、逻辑分明,看待问题很有自己的见解。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出门,很多时候是他冲在第一线,照顾长辈。

我和爸爸也常感叹,有些问题他想的比我们还深入。

很多时候,孩子做的选择不够好,不是因为他们不理智、不会判断,而是因为他们掌握的相关信息太少。

所以,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上,我们要做的从来不是事事亲力亲为的“救火队员”,而是一个可以给孩子 提供有效帮助的顾问。

如同参谋一样,为决策者(孩子)提供他需要的各种信息,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他做决策。

当然,放手让孩子做决定、做选择,并不代表什么都要听孩子的 那样只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的决策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他们的长大逐渐发展的。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划分孩子可以自主选择的范围。

  • 范围之内:孩子的能力和认知都可以达到独立做判断,家长只需放手,鼓励孩子大胆去选择,并且告诉他“我们相信你,因为你自己最了解自己,你可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比如,让孩子自己决定每天穿什么、吃什么;选择一起玩的朋友;选择写作业的时间(但必须保质保量完成);支配零用钱;选择喜欢的运动、乐器进行学习等。
  • 范围之外: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多个备选,以及所有备选的具体信息;然后引导孩子分析各项选择的利弊,并且告诉他“我们可以帮助你一起做决定,但是我们不会强迫你做任何选择”。比如,帮助孩子一起分析“自己适合读什么样的学校?”家长需要①把所有备选学校提供给孩子;②把每个学校的优缺点告知孩子;③跟孩子一起分析上每一所学校会得到的好处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后引导孩子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当然,不管范围内外,当孩子所做的选择出现问题时,父母也需要及时出面,跟孩子一起协调解决。

总之,父母要逐渐从高压管控的模式,过渡到孩子自主选择的模式,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内心觉醒,产生“为自己努力”“对自己的决定负责”的自驱力。

3. 帮孩子找回掌控感

想让孩子实现内心觉醒,成为一个自我驱动的人,必须满足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让孩子对自己和生活拥有充足的掌控感。

回到之前的例子。富士康的工人,因为对工作几乎没有掌控感,而缺乏工作积极性,更别提奉献精神;而3M的员工对工作有掌控力、甚至按照自己的意志“不务正业”,反而更加自觉主动投入工作,富有创新力。

《自我驱动的孩子》的作者认为, 掌控感实际上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自主性、胜任感、关联性。

  • 自主性: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来掌控自己的行动;
  • 胜任感:帮助孩子建立知道自己可以做、并且可以做得很好的自我认知;
  • 关联性:让孩子明白,从始至终最重要的都是他,是亲子关系。

这里我以 大宝练琴 为例来具体说一说。

坦白说,我曾经千百次想让他放弃学钢琴。虽然他的先天条件不差,但真的没有表现“超常”的钢琴或音乐天赋。

有段时间,每次练琴,他都会大哭一场,任何事情都能成为他不练琴的理由。

那时,我就知道,必须要改变了,我不能再“强迫”他学琴了。而改变就从这3个方面开始:

①掌控感——知道自己有权力

首先,我明确地跟他说,除了需要我的帮助,我不再陪他练琴了。

他开始有些不明白,以为我是生气了,不想再管他了。

我跟他这样解释:“练琴本来就是你自己的事,我不想再因为它跟你生气了,破坏我们之间的感情”。

就这样,愉快地把练琴的责任还给了他。

但我也跟他明确约定,如果他不能好好练琴,我将不再资助他学琴。我告诉他,我已经想得很清楚,虽然音乐很棒,但他从音乐受益的方式,不是必须非得学一样乐器。所以,我可以接受他的放弃,只要他自己不后悔就行。

如此,学琴的选择权也还给了他。所幸,他还是有些喜欢钢琴的,不想贸然放弃。

于是,我 放手让他自己安排每天练琴的时间,只要能够在当天保质保量地练好规定曲目就行, 不管什么时候练,早晨也好、晚上也罢,都可以。

我也不时刻看着他练琴了,把老师的要求跟他说清楚,更多是在他需要我帮助的时候出现。

实践了一段时候后,我发现有效果。

尽管还不能做到每天主动练琴,但他再也不哭了,很多时候不用我提醒,到点自己就去练。好几次,他还开心地跟我分享:“妈妈,今天练琴好舒服啊,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感觉有很多架钢琴和我一起弹,特别爽!”

这也让我意识到自主性对于孩子的关键意义:

当孩子有选择的自由时,他会选择自己状态更好、心里更渴望练琴的时间段来练,动机自然会更强,练起来也更专注、更轻松。

②胜任感——知道自己可以

每个孩子练琴,都会遇到学习的瓶颈期,怎么弹都弹不好,怎么练也练不会,孩子很容易陷入焦躁的情绪中。大宝练琴哭,大多是因这个原因。

他的哭,是对自己的高要求和对自己无法做到的失望之下的不知所措。怀疑自己的能力,担心自己永远都做不到、做不好,从而产生放弃的念头。

这时,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发展成长型思维,提高胜任感。告诉他,“你有潜力可以,只是暂时还做不到”。

多次实战经验积累,我发现有个做法很有效: 援引之前成功的经历,让孩子明白:他可以做到。 有时候是我的,有时候是他自己的。

用故事平复他的情绪,然后再根据当下的问题,跟他一起理性分析,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后,才能得到提高。

只有当孩子相信自己能做到时(主观上可以),他才会愿意去做一件事。

③关联性——知道有依靠

当孩子感觉到被关心,处于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中时,即他对关系有掌控力时,他的内驱力更容易被激发。

比如,孩子知道任课老师喜欢、关心他时,会更积极努力地投入到这门课的学习中。

而在家里,当我们将选择权让位于孩子,自己退居顾问,我们的核心任务只剩下, 和孩子营造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孩子建造一个安全平静的避风港。

而这体现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和孩子的互动交往中。

就像我把练琴的自主权交还给大宝时,我是跟他说:“因为我太爱你,才不愿意因为练琴和你争吵了,所以,你自己决定怎么练吧。”

还是气呼呼地吼他:“天天看你练琴累死了,还要受气,我烦透了,你自己练吧!”

两种说法,孩子接收到完全不一样的信号。前者是父母的爱和尊重,而后者是父母的焦虑和放弃。

两种做法,换来的是孩子不一样的行动反馈。前者是安全的掌控感,而后者是不安的失控感。

而两种做法差异的根源,往往都是父母的情绪。

我能理解现在父母的焦虑,我也会。但我更清楚的是,父母焦虑对于孩子的消极影响。根据社会感染理论,压力、焦虑会和其他榜样作用一样,“潜移默化”地传染孩子,无论我们愿意不愿意。

当然,平静也会传染。当我们不再焦虑、平静下来,孩子也会和我们一样平静下来,家自然就成为他们感觉安全的港湾。

而感到安全的他们,更容易唤醒内心的动机。

虽然写了这么多,我还是要郑重其事地提醒大家,千万别想的那么简单容易,孩子内心的觉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想想我们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才知道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积极生活,就明白这事有多难(有人一辈子都没想清楚)。

急不得。慢慢来,啥时开窍都不晚。

以上就是金博宝188官网整理的齐明月在哪里上的大学 强势女人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金博宝188官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大学

95%的人继续看了

全面禁止课外辅导机构?别误解了,要整顿的是这类培训班

全面禁止课外辅导机构?别误解了,要整顿的是这类培训班

现在的家长压力普遍很大,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各类的辅导机构。为此,有家长呼吁:要全面禁止课外辅导机构,再也不能让培训机构误导我们的孩子。但我认为,全面禁止课外辅导机构治标不治本。教育焦虑的

课外辅导真的能提高孩子高考成绩吗?

课外辅导真的能提高孩子高考成绩吗?

课外报班,每个家长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家孩子数学不行,是不是得补补啊?”又或是“别的孩子都报辅导班了,咱家一定要报!”别人的孩子上过辅导班吗?辅导班对孩子学习有帮助吗?为什么给孩子报辅导班呢?…

​中国父母在子女课外辅导上花了多少钱

​中国父母在子女课外辅导上花了多少钱

课外辅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课外学习活动,也是一种组织化的校外活动形式。特别是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系统往往倾向于为学生提供均质化的学习资源,以保障教育公平。本文对课外辅导的讨论,涵盖了两大类课外学

全面禁止课外辅导机构,你支持吗?

全面禁止课外辅导机构,你支持吗?

有人说,校外培训机构是校内教育的完善和补充,然而也造成学生更多的学习压力和家长们的经济负担。社会上一直有各种呼声,甚至很多人认为应该全面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的压力和家长的负担。针对这个问题,小

深度解读:课外辅导1对1,在线课,小班课,大班课,家长该如何选择?

深度解读:课外辅导1对1,在线课,小班课,大班课,家长该如何选择?

其实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家长由于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经验非常有限,也不做教育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时候,两眼一蒙黑,全靠教育机构的咨询师忽悠,殊不知大型机构的咨询师99%以上都是学历非常低的专科生,甚至是

我们为什么选择课外辅导?

我们为什么选择课外辅导?

教育培训行业,在我的认知里是从2010年1月29日开始的。那时我刚刚进入新东方天津学校。面试、试讲、准备工作。一切都是崭新的。从业经历不必说,之前都讲过。只是从那时起,进入了一个领域,开始一份工作,挣钱不多

小升初没考好,我的人生好像完蛋了

小升初没考好,我的人生好像完蛋了

打开大学录取通知书,是高考考生们梦想成真的瞬间。同样的,在大洋彼岸的小岛国新加坡,每一年也有一群又一群满怀希望的考生走进考场。如今新加坡已经是重要的商业、金融和文化中心,这个国家拥有着世界上最好的教

小升初重塑了我的灵魂,还有肉体

小升初重塑了我的灵魂,还有肉体

不经历一次小升初,我还以为九年义务教育没我啥事。小升初让我明白,家长需要经历的最严峻的义务可能来了,不过这也是合乎因果的——孩子不是你们两口子图一时之快非要生出来的吗,你们不义务谁义务?经历过小升初

小升初数学17条法则,做题一定会用到!

小升初数学17条法则,做题一定会用到!

有很多家长们反应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对一些数学法则总是张冠李戴很是让人头疼,总是感觉是因为太调皮,所以瞎改着玩。今天,课外辅导老师特意整理了小学数学27法则,供家长们参阅。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小升初最重要的能力,现在开始准备一点也不晚!

小升初最重要的能力,现在开始准备一点也不晚!

今日寄语"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毕淑敏前段时间看过一段话写的非常好,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没时间陪孩子,请让他阅读,书会陪他,一个人在寂寞的时候懂得去看书,就不会

其他人推荐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