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博宝188官网 > 大学排名 >专科排名 >正文

大数专业专科学校全国排名 为什么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中国人口的4%,但感觉遍...

更新:2023年08月03日 19:58 金博宝188官网

今天,金博宝188官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大数专业专科学校全国排名 为什么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中国人口的4%,但感觉遍...,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大数专业专科学校全国排名 为什么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中国人口的4%,但感觉遍...

有哪些大学的哪些专业是与大数据有关的??

1、数据科学与大数bai据技术

本科专业,du简称数据科学或大数据。

学制四年正尘,zhi授予工学学位或理学学位。

旨在培dao养具有大数据思维、运用大数据思维及分析应用技术的高层次大数据人才。

2、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高职院校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工并清茄学学位或理学学位。

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数据管理及数据挖掘方法,成为具备大数据分析处理、绝察数据仓库管理、大数据平台综合部署、大数据平台应用软件开发和数据产品的可视化展现与分析能力的高级专业大数据技术人才。

广州大学城有哪些大学

一期进驻十所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州大学城二期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计划进驻。”

举例介绍:

  1.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简称“中大”,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

中山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同时也是“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正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

学校有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领域数量位居国内高校第2位,其中有1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在第三轮全国学科尘茄评估中,33个参评学科有16个学科进入水平排名前5,32个学科进入水平排名前10。

现有院士20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19人、享受*特殊津贴专家13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6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2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70人,历次主持“973”项目和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20人次。

拥有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管理等多个本科专业通过了国内、国际认证。入选教育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等国际一流大学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相关国际认证。并拥有10家附属医院。

2.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华南理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创建于193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千人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也是“建筑老八校”、“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主要成员。

华南理工大学枣念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是以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调入湖南大学、武昌中华大学、武汉交通学院、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5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专业组建而成,1988年改为华南理工大学。截至2017年7月,占地面积约391万平方米。

截至2018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有教职工4503人,其中专任教师242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凳兄困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设有28个学院,82个本科专业;有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有工程博士和1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有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南师大”,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广东省人民*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  、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 [2]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广东省重点大学、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中国100所首批联入CERNET和INTERNET网的高等院校之一。

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创建的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82年10月,易名为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学校通过“十五”“211工程”建设整体验收。2004年,原*中央*、国家主席胡*出席澳门回归五周年庆典期间,称该校是中国数家名牌师范大学之一。

教育家罗浚、汪德亮、五四新诗开创者之一康白情、古代文学家李镜池、古汉语学家吴三立、历史学家王越、逻辑学家李匡武、心理学家阮镜清、教育学家叶佩华、朱勃,数学家叶述武,物理学家黄友谋、刘颂豪等先后在此执教。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3个校区,占地面积 3025亩,校舍面积155万平方米,图书374万册。下设25个二级学院,拥有84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97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161人;有院士(含双聘和外籍)10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2人,长江学者12人;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4894人,硕士研究生7553人,博士研究生842人,博士后在站98人,留学生1019人。

4.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简称“广大”,是广东省和广州市重点建设的重点大学,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9所实施高校之一,全国首批12所“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试点高校,也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广州大学。原广州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私立广州大学创办的1927年,原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

截至2018年4月,广州大学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880亩,27个学院,有84个本科专业,具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在编教职工2838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878人,其中两院院士4人,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1人。在校全日制学生33974人,其中本科生30582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392人。

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东外语外贸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简称广外,坐落于有“花城”美称的广州市,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入选“2011计划” “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亚洲大学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亚洲校园计划),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1964年11月设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是教育部直属的三所著名外国语大学之一。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于1980年12月,是原国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直属院校。1981年,学校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学校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5月,广东省人民*将两校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占地总面积2292亩,有北校区、南校区、大朗校区等3个校区,固定资产总值约29亿元;学校辖21个教学单位和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院),开设72个本科专业;有在编教师1980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98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103人,各类成人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生、外国留学生11000多人。

扩展资料: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城区分布在珠江两岸,面积为34.4平方公里。一期进驻地为小谷围岛,岛内面积18平方公里。大学城一期东侧有黄埔军校、辛亥革命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等旅游景点,南汉二陵博物馆也将于2018年开馆。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建设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19个月后一期工程正式完工。2004年9月1日,一期进驻十所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

广州大学城二期暨南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进驻。

广州大学城是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国家一流大学园区,中国南部的“信息港”和“智力中心”。

参考资料: 广州大学城_百度百科 中山大学(中国广东省高校)_百度百科 华南理工大学_百度百科 华南师范大学_百度百科 广州大学_百度百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_百度百科

为什么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中国人口的4%,但感觉遍...

虽然我自己也是本科生,但是我从来没把自己当回事儿,因为身边的学霸太多了,感觉自己走到哪真的都很普通。

说到本科学历只占4%的数字的时候,我吓了一跳。我05年参加高考,我们班88个人(在我们年级是大班,普班72个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的22人(包括211, 985院校 ),考上 普通本科 的16人,三本院校的6人(我们那一年好像是刚开始有三本,都是家里条件还比较不错的,花钱上的),大专院校的有11个(正规学校的大专专业或者是正规的大专专科),高职类6个(也就是现在俗称的野鸡学校)! 这里面很多已经被录取的,还有十几个选择了复读(其中包括两个重点,三个普通本科,6个专科),对自己的高考成绩不是很满意。我们是重点高中,所以说大家在学习方面还是非常拼的。学习风气比较好。

看到官方这个数字我自己默默的算了一下。作为 80后 的第一代,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以后每一个阶段都会刷下一半的人。假设从小学开始有100个同学的话,那么最后走到大学里边的也只有25个。这25个里面,有本科生应该在5个左右。让我觉得4%这个数字应该还算是比较准确的。

以前老师们开玩笑的时候经常讲,别以为你考个大学了不起。你要去深圳,掉下来一块砖头砸死10个人。有9个本科的生,剩下的1个还是研究生。我们毕业后一直在跟同类的人竞争,一直觉得,这个群体应该挺庞大的。现在来看,确实是人群区分。

国家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人才,需要人才的不断的补充。近些年大学一直在不断扩招,大学相对于来讲门槛也低了很多。我真心的希望,在大学里,不要光做到宽进,主要是要做到严出,才能会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 社会 ,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可能主要是读了大学出来的,身边得圈子里的也基本都是大学生,所以才有种遍地都是大学生的错觉。另外就是有人提到的,大城市里是大学生扎堆,但农村里则不是。我工作的部门,接近200号人,除了老一辈的和新进的一些有关系的是本科外其余基本清一色的硕士,还有几个博士,也有海龟。但反过来想,我老家(小城市,还不是农村)我的小学同学,最后上了大学的,可能也就两三成。

国家普及 高等教育 是好事。从国家层面想,人口整体素质提高了,国家发展潜力也就大了。这是切身感受。因为现在在非洲相对好的地区,看到的是远不如国内的基建,不如国内的物质,较高的 失业率 。招聘当地员工时看收到的简历,基本上差不多九成是本科生,很难遇到硕士毕业的。

至于国家普及高等教育造成本科甚至硕士含金量下降,那只是对个人而言。没法咯,作为个人,只有努力往上拼咯,211.985的努力

我是70后。

我们那时候,一百个学生一年级学生,能到五年级的,能有90个,剩下10个不是留级了,就是中途退学了。因为那时候,期末考咐枣试不及格就不能升年级,有的人一个小学要读七八年。

好不容易,念完小学,考初中,那时候不看分数,看排名,每个镇根据初中班级的数量来确定招收人数,通常录取六七成,也就是说当初100个一年级学生能读初中得,最多65个。

初三县里安排一次预选,这65个初三学生会有25个没有资格参加中考,只剩下40个学生再参加一个月的 强化学习 ,参加中考。成绩最好的一两个进去师专,出来做小学老师,剩下38考高中,能考上的一半左右,也就是20个。至此,100个一年级,到了高中只有20个了

这20个高中生,到了高三,要参加县里的 会考 ,及格的发高中 毕业证 ,有了这个毕业证才有资格参加高考。到最后走进高考考场的最多18人。能被录取的,最多五个人。其中一个本科(一本),两个大专(二本),两个中专(三本)。

再回头看,一百个一年级学生,真正考上大学的,也就三个。三本在我们那时候,根本不算大戚简拿学生。所以那时候,大学生称为天之骄子。因为录取率太低,百分之三左右。

21世纪,大学扩招,这十来年,大学生突然多了起来。导致毕业生感觉大学生遍地都是。其实就全体国民来看,并不多。主要是四十岁以上的国民里,存量大学生太少。扩招的后果是,八成大学生集中在22--40岁年龄段。特别是30岁左右的。这是一种短期爆发的结果。

看图,这是统计局发布的本科以上毕业生人数。1998年至2016年,本科以上毕业生总人数4756万人,2016年中国人口数量为13.83亿,算下来本科以上毕业生占比3.44%。

所以,从整体比例来看,本科以上的高搭毕业生实在是少之又少。

我们觉得遍地都是大学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占比不到4%,但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总数也将近五千万,五千万的数量并不少。第二,这里仅仅只是本科生,不包括大专生,而现在大家所称的大学生基本是包含大专生在里面,若包含 大专学历 以上人员,则人数还将进一步增加。第三,人口集中。因为学习原因,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在城市就业。大学生往城市人口集中。第四,工作原因。因我们自身原因,我们身边的同事以及接触的朋友,基本都是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导致我们人员大学生遍地都是。

感谢 悟空 小秘书 的邀请!

先来纠正一个知识点,大学生指的是在高等院校注册入学并且接受教育直至毕业前的群体统称,大学生的范围包括: 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 ,所以从严谨的态度来说,两者是不对应的。

既然提到大学生的规模,给人一种“遍地都是”的感觉,那么我们有必要了解清楚到底目前我国 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到底有多少人?到底占人口比例多大?占就业人口毕业多大?

1.全国专科生毕业人数

2.全国本科生毕业人数

根据 国家统计局 网站数据显示,1978-2017年全国本科毕业生人数为4588.3837万人,再加上未公布2018年 毕业生(根据往年数据推测400万左右), 因此,全国目前本科生总量粗略估计在在5000万左右。

3.全国硕士生毕业人数

从国家统计局信息来看,只显示2004-2017年的硕士毕业生人数,但幸运的是,有1978-2009年研究生毕业人数( 注意这里的研究生毕业人数包括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 ) , 总计249.5095万人,去除前面提过的2009年我国博士毕业生在33万的规模,那么1978-2009年硕士毕业生应该在216.5095万人,再加上2010-2017年的361.8441万和2018年预计的52万, 因此,截止2019年,全国硕士毕业生人数在630.3536万左右。

4.全国博士毕业生生数量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我国博士毕业生数据是从2004年开始显示的,从幸运的是,此前官方曾在在2009年8月31日发布过一份数据,截止那一日,全国累计授予博士学位33万余人。再把2010-2017年的数据相加(计算结果是42.4602万人),总共大约是75.4602万人,如果在把2018年大概6万毕业生算进去的话, 截止2019年,全国目前应该有81万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等人才。

从公开数据来看,2018年 我国总人口13.95亿,目前仅查到2017年我国劳动人口为90199万,计算出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占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为11.87%,可以说这个比例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换句话说,十个求职者中,就有一个是大学生。 当然了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的比例还没有达到1%,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依然是 社会 最稀缺的人才。

注意: 如果严谨一些的话,我们会意识到,博士生和硕士生其实已经在本科生中统计过了,所以减去这接近的1%的话,那也依然还有10%的比例。

坦白说我并不喜欢“遍地都是”这个形容,虽然国内大学生人数达到10%左右的比例,但是毕竟是接受了国家的高等教育,国家的未来是要交在这些人身上的,只有这一大批人发挥出应有的能量, 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才能早一天到来。

都什么回答,我来告诉你好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基本上就这几点。:第一,5%这数据是全体中国人,也就是说中年人,老人,和没到18岁的孩子也包括。你平时不会傻到去问一个10岁小孩读大学没,而中国,中老年人因为时代的原因读大学的很少,比例自然就被冲下来了。

第二:大学扩招,年轻一代人读大学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你都在与你的同龄人竞争自然感觉本科不如狗。

第三:现在渠道多了统招,自考,留学,大专,成教,运程等等大把渠道拿证书也都叫大学生。

所以你就能知道说中国人有5%大学生这数据的意义太小,基本就是个废物数据。重要的是同代人里面有多少读本科的,多少一本的这才是重点!

起初,看到这个数据,有点不太相信,因为,满大街都是大学生啊,我们单位将近400人,入门门槛就得是本科,但查看数据,发现还真是不到4%,具体数据来源是:

1、国家统计局网站1998年至2016年的数据显示,本科生毕业总人数4756万人,而2016年全国人口数量为13.83亿,本科以上毕业生占比3.44,再加上17/18以及1998年以前少的可怜了的本科以上人数,去除中间重复计算的问题,也就在4%左右。

2、官方数据显示,从恢复高考到2017年,40年间累计毕业的大学生,总数达11518.2万人,粗略按照其中三本以上占一半,专科生占一半,也就是说,本科生有5759.1万人左右。 看起来的确是很多,但是中国的人口139008万人,大学生占据总人口的比例不到9%,而本科生只占4.43%。

所以,4%左右的本科生,确实是比较真实的,那么,为何会觉得遍地都是大学生?主要因素有:

1、大专高职院校太多。我们平常说的大学生,不仅仅是本科生,还有大专,或者高职院校学生,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有1388所高职(专科)院校,在校生人数总计11049549人。而本科院校,才1243所。也就是说,仅仅是高职院校,就比本科院校多,庞大的高职院校学生占比比较大,构成了大学生群体,同时,还有大量高等专科学校的大专学生,就会给人觉得,大学生多。

2、野鸡大学比较多。如今,即便高考不上官方的本科、专科或者高职院校,但可以上挖掘机、厨师等这种民办的野鸡大学,这样的大学,有392所,按照一所大学1万人计算,也达到了将近400万人,所以,会给人感觉大学生多。

3、自考、自学、函授、职业大学等,虚构了大学生数量。我们身边很多人,没有考上大学,但后来自学成才,拿到函授文凭,或者大专文凭,就觉得,自己是大学生了。我身边不少人,掏钱,上了带“中国”两个字的大学,其实就是在这边开的函授班,毕业后,也冒充是中国某某大学毕业的。

4、三本越来越多。我一直觉得,三本就不应该叫本科,就是混了个本科文凭而已,直白的说,跟本科差的很远,分数达不到、学校不如本科院校,很多都是本科院校下面的分院,有的三本,成绩太差,最后要上五年,所以,三本多,学生多,也同样导致大学生遍地都是。

本科学历只占4%,意不意外,惊不惊喜。看到这样的数据是不是瞬间感到欣慰呢?但是面对就业难就很崩溃了吧,那时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了!

1.本科学历只占4%?

最近两年高校录取率超过80%,本科录取率也在40%以上。本科毕业生达400万左右。这么多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怎么只占4%?我们来算一下。

看看从1998年到2016年的统计数据,本科以上的合计4756万人,其中有重复计算的,意外,疾病等去世的,可以抵消1998年以前的人数,再加上最近两年800万,一共5556万人,按全国人口14亿计算,本科学历以上占3.97%。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知道本科以上学历占4%,是非常真实可靠的数据。事实摆在眼前,我们感觉遍地大学生可能是错觉。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

2.为什么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

首先,大学录取比例越来越大,录取人数接近800万,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干什么发现身边都是大学生。大学生找工作也是普遍在大城市或大企业,都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也会感受到遍地大学生。

其次,自考本科,成人本科,网络本专科等等通过继续教育拥有了高学历。这方面我在国企和大型企业看到很多。

这样产生的大学生也是千万级别的!于是遍地大学生的感觉也是正常的。

总体来讲,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不高只是4%,遍地大学生也没有错,在大城市随处可见!特别是40岁以下居多。所以想在城市立足,好好加油吧!

大学生本来是指在正大学校园求学的在校学生,但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往往给这个称呼赋予了宽泛得多的内涵和外延。通常人们口头说的“大学生”,是指一切接受过和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这既包括在校大学生(本科及专科)、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也包括已经接受了高等教育而参加工作的所有人。

从我国当前人口的学历分布情况来看,题主所说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中国人口的4%”,是基本符合现实的。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统计来看,目前,我国拥有本科及以上人口总数,大约有5000多万。如果加上接受过大学专科(包括高职和高专)的受教育人数,从宽泛的“大学生”的概念的角度来看,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超过一亿人,但在总人口中来看,也仅仅只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8%,总体比例并不高。

那么,为什么现在“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大学生主要集中在城市里,特别是一二线城市里,看起来人数很多,但一二线城市数量少,集中的大学生实际只是总体人口的很小部分;而人口的大头,主要集中在为数众多的三四线城市、小县城,特别是小城镇及农村。这些集中了全国大多数人口的地区,大学生很少,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很难见到大学生的身影。

2、我国高等教育井喷,主要是1999年开始的大扩招,之前的大学招生数量较少,只是大扩招后,大学生的数量才急剧增加。从实际数据来看,1999年到2018年,这20年时间培养的大学生占了全国大学生的80%左右。这些人都是80后出生的,年在20~40岁之间,是人生最好的年华,也是最为活跃的群体,我们往往感受到的“遍地都是大学生”,其实主要就是这各群体。这个群体绝对数量不小,有好几千万,又往往特别活跃,尤其是主要活跃在大城市的公司里、机关里、大学里,活跃在 社会 的各个领域,所以大家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

3、由于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大,就业越来越难,毕业招聘季,各个招聘会往往人满为患,这给了 社会 大众一个“大学生真多”的印象,自然觉得“大学生遍地都是”了。

实际上,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发展迅速,大学生数量壮大得很快,但相对于总人口而言,比例依然较低,国民文化素质总体依然不高;更重要的是,由于大扩招导致的大学生数量的大增,培养的质量有明显下降,很多接受了大学教育的人,并没有拥有与学历相当的知识文化素养,能力也没能获得有效提升。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但需要重“量”,更要重“质”,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我是燕园博雅教育,敬请关注。

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中国人口的4%,为什么会有遍地都是大学生的的感觉呢?我想可能是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如果一个女人没有怀孕的时候,感觉生活中碰到孕妇的几率挺小的。一旦这个女人有了身孕,就会有身边到处都是孕妇的感觉。哪怕是走在大街上,一眼望去,都能在人群中找到一个孕妇。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孕妇效应”。“孕妇效应”造成的后果就是,随着你对某个偶然事件的不断关注,渐渐会觉得这个偶然事件成为了普遍现象。

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是,你新*了一件东西,会发现同样拥有这样东西的人很多。比如,你新*了一辆某品牌的车,会发现大街上很多同品牌的车。同理,如果你是一个大学生,你也会觉得大学生遍地都是。如果,你的孩子是大学生,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

中国是一个特别讲究圈子文化的民族。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层次的人很难玩到一块去。如果你是一个大学生,那么你的朋友很可能也绝大数都是大学生。我老家以前有很多不错的朋友,很多都是初高中就不读书了,这些年几乎都渐渐疏远了。其实人都还不错,但在一起确实感觉没什么好聊的。我对人家的生活不感冒,反之亦然。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里倒不是说,人们会因为“刻板印象”会觉得大学生多。但是人们会因为“刻板印象”对大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如人们会因为刻板印象,觉得大学生应该是有才华、有素质、有知识的一个群体。

举个例子,同样都是刑事犯罪案件,一个案件的嫌疑犯是普通人,另一个案件的嫌疑犯是个大学生。那么一般情况下,媒体会对大学生这个案件报道的更多。因为将大学生这种本应“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的人与刑事犯罪联系起来,更能会更有新闻价值,更可能受到更多的关注。

有哪些大学的哪些专业是与大数据有关的??

一、开设了大数据的大学:

1、北京大学

大数据是一个新的专业,国内首次出现这个专业是在2016年的时候,当时新设这个专业的高校全国只有3所有,其中就有北京大学。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与北大为同一批次开设大数据专业的学校还有对外 经贸大学 ,很多人不知道这所学校是一所 211工程 大学,所以这个大数据专业应该是办得不错的。

3、中南大学

该校是湖南最好的大学,属于211和 985工程 学校。是第一批开设大数据与专业的高校。网上的一些排名中将该校的竖拍源大数据专业排在了全国第一的位置。

4、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属于第二批开设大数据专业的高校,余态具体开设时间是在2017年。人大的这个专业虽然开设只有一两年的时间,但是实力应该是很强的,因为该校的统计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大数据专业:

属于交叉学科:以统计学、数学、计算机为三大支撑性学科;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贺谨学为应用拓展性学科。

此外,还需学习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软件,学习 数学建模 软件及计算机编程语言等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基础课程(38学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普通物理数学与信息科学概论、 数据结构 、数据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导论、程序设计实践。

必修课(37学分): 离散数学 、概率与统计、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计算智能、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系统基础、并行体系结构与编程、非结构化大数据分析。

选修课:数据科学算法导论、数据科学专题、数据科学实践、互联网实用开发技术、抽样技术、统计学习、 回归分析 、随机过程。

扩展资料:

大数据专业主要课程

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应用统计(统计学)、大数据 机器学习 、数据建模、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实践等课程。

数据(big data)

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 增长率 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以上就是金博宝188官网整理的大数专业专科学校全国排名 为什么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中国人口的4%,但感觉遍...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金博宝188官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大数专业专科学校全国排名 为什么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中国人口的4%,但感觉遍...”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金博宝188官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Baidu
map